當年北京決定九七年收回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時,對香港的未來發展並未寄予「超英趕美」的宏圖大願,只要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繼續對中國實現「四化」作貢獻就行了。北京知道,能達到上述兩點就很不錯了。因為北京清楚,自己對管理香港這樣的資本主義國際大都市沒有經驗,更沒有這方面的人才,而香港人也沒有「當家作主」過,也乏管治人才、政治人才。故北京寄望盡量維持九七前香港的制度、管理、人事不變,讓這架「機器」如常運轉,使香港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保持慣性,盡量不變。北京作這樣安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可用兩個字概括:妥當。
安排妥當和實現妥當,都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實現妥當,更要有高智商、高能力的人。當年晉明帝手下有一名大將,也是他的東床快婿、安西將軍桓溫,此人自視甚高,能力也不弱,一次他率兵入蜀,此時已距三國蜀漢有一百多年了。桓溫碰到一位據稱一百七十歲的老吏,此人早年在諸葛孔明手下辦差,桓溫問他,諸葛孔明治蜀有哪些過人之處?老吏答曰,也沒甚麼過人之處。桓溫聞之,面帶得意之色,以為自己可和大名鼎鼎的諸葛武侯相比,一樣能治蜀成功。然過了一會兒,那老吏曰,只是自從諸葛武侯去世後,就再也沒見到過能像他一樣辦事妥當的人了。桓溫聽罷,不語良久,漸生愧色,對左右感慨曰,諸葛孔明真讓人佩服,須知,世上凡事最難的就是辦得妥當。這老吏以「妥當」二字概括諸葛公,乃其知己,吾不如也。
其實,這位桓溫將軍能夠悟出「辦事妥當不易」已屬智商上乘之人。香江回歸後實施「港人治港」,「選」出的兩位特首,就根本做不到辦事妥當,而是亂七八糟,把一個好端端的香港搞得烏煙瘴氣,筋損骨傷。他們未曾辦妥一事,就連「派錢」也派得不知所謂,民怨沸騰。然俱往矣,下屆特首,可有「妥當」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