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全港第二號癌症殺手,末期患者五年內的存活率僅得百分之五。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一項研究發現,末期腸癌患者及早使用混合三種化療藥物的「綜合化療」加標靶治療,可有效殺死已擴散癌細胞,病人存活期較傳統化療延長約一年。參與研究五名晚期患者經治療後,腫瘤不再明顯。
衞生署○八年錄得四千零三十一宗大腸癌新症,兩成屬末期患者,年齡介乎六十至七十歲,患者出現持續肚瀉、糞便帶血等症狀。本港醫學界以混合兩種化療藥物的單化療或雙化療作一線治療,末期病人中位存活期約二十至二十四個月。
張文龍醫生於○八年十月至一○年五月期間,揀選七名五十至八十歲、身體不太虛弱的末期大腸癌患者進行研究,以三種化療藥物包括草酸鉑、CPT11及5FU,再加標靶藥,治療四至十二次。結果其中五名患者的MRI(磁力共振)掃描顯示腫瘤並不明顯,甚至看不見腫瘤殘留;一名患者接受治療半年後進行手術,發現切出來的腸臟組織並沒殘留癌細胞,僅一人藥物無效,轉往外國治療不久便離世。整體而言,六名病人的存活期有廿四至廿六個月。
張文龍說,該名化驗證實腸臟組織沒有癌細胞的病人年約五十歲,○九年發現有排便頻密的徵狀,及後確診末期大腸癌,癌細胞已擴散至肝及頸部位置。病人分別於同年十月及十一月接受兩次綜合化療加標靶藥療程,直至一○年四月進行掃描檢查,發現癌細胞指標已回復正常水平,但有輕微肝硬化,不排除受化療影響。
費用方面,未計標靶藥,張文龍指綜合化療每次療程需三萬元,較雙化療貴約二萬元,副作用與傳統化療相若,包括白血球減少、四肢麻痹等。他估計,只有數名私人執業醫生採用新療法,公立醫院或擔心三隻化療藥混合毒性太強,暫未採用,他期望未來有更多研究支持此療法的效用。
風險因素
年齡五十歲以上
家族成員有病史
曾患腸疾病、良性息肉
缺乏運動、有吸煙和飲酒習慣
經常進食高脂、高膽固醇、少纖維食物
症狀
大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多天肚瀉或便秘
血液混在糞便內,有黏液
排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或肛門疼痛或絞痛
急性腸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