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挽回面子 拭目以待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敢言,一句「成也英國,敗也英國」,鏗鏘有力,對殖民地悉心培養的港英高官褒貶恰到好處,在本港政界及公僕圈中引起廣泛討論。下任特首要推動行政改革,擴闊問責高官的政治與規劃視野,值得細心咀嚼。

有評論認為,王光亞不應抨擊特區公務員,會打擊士氣,而且公務員只管執行,毋須花精力於規劃未來或搞政治設計,王的說法有欠公道。上述講法其實捉錯用神,只要仔細察看王光亞講話的上文下理,不難得出合理推論。王所針對的不是一般常任公務員,而是指管理層的高官,是所謂首長級官員,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份參與決策的核心層官員主要是資深的高級政務官,他們在回歸前與英國派來的主事官員關係密切。

一般公務員在行政系統內,有很強的服從性,上級下發指令,必須遵照執行,只要施政方向清晰,具體指令明確,公務員在執行落實過程中,效率是很高的。經過七十年代廉政風暴的洗禮,到了八十年代,港官可以稱得上是一支高效廉潔的隊伍,這是中央高度肯定的事,是所謂「成也英國」的內涵中主要的部分。

王光亞感到不滿的是首長級這一層,尤其是一定程度上協助英官制訂政制及參與政治決策的高級政務官,未有學懂為香港未來發展做好政治與經濟民生的設計與規劃。從這個層面上看,今時今日曾蔭權領導的、以資深政務官為主體的政治班子,其表現之不濟,正是所謂「敗也英國」也。

曾蔭權能否藉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挽回面子,向市民展示他任內如何為復建居屋做好必要的遠景規劃,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