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得個搞字

現時政府許多作為,都是為搞而搞,實際沒有起到甚麼作用。最新的例子,其一是正發行的抗通脹債券,如果每人只分得一萬元,每年只有三、四百元進帳,在預期通脹仍將不斷飆升的情況下,又如何抗通脹?

所以與其每人只有三、四百元收益,那不如直接在六千元之上再派多幾百。現在勞師動眾,又要經過中介機構,花上大量行政費用,到頭來也只是變成例行公事。如果有三、四百萬元認購額,中產還可以有多一個資金出路,現在每人只得一萬元認購額,真的是聊備一格。

另一個搞作是逆按揭,本欄一直都對此潑冷水,認為逆按揭不會受歡迎。如果不用成本,還可以給市民多一個選擇,但開發一隻金融產品成本非常高昂,一旦用這隻產品的只是小貓三、四隻,用上這麼高的開發成本,執行時又要付上一大堆行政費用和中介人的成本,從整個社會的成本出發,根本不可取。

抗通脹債券一定可以全數認購,因為發行量低,一些有三幾萬元儲蓄的基層老人家,不懂作其他投資,認購一手,總比存在紅簿仔來得划算,畢竟多一百就是一百。但逆按揭,就連門面上的風光也沒有,稍懂計數的,都不會選擇這計劃。

例如,不想大樓換細樓來套現生活費,可以分租部分地方,尤其是現時劏房成風,把單位一劏為三,自己住其中一個小單位,其他兩個劏房分租,收租足夠生活費有餘,而且不必賣掉業權,業主和租客亦都有私隱,互不相干。現在劏房成行成市,和僭建一樣普遍,出此一招,更不必付高昂成本做逆按揭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