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昨天是香港回歸十四周年紀念日,近二十二萬名市民如約走上街頭,他們來自各個階層,訴求不盡相同,有人反對惡法,有人反對硬銷國民教育,有人不滿一刀切限制內地孕婦,有人抗議樓價高企……不管是甚麼訴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一個共同的呼聲,那就是:曾蔭權下台!
年年七一都有大遊行,但「曾蔭權下台」成為遊行主題,則是前所未有,事實上,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重複,今年的情況與二○○三年最相似。當年香港遭受亞洲金融風暴與沙士疫症雙重打擊,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企,滿街負資產,港府又強推備受爭議的二十三條立法,結果激發五十萬人大遊行,迫使董建華腳痛下台。驚人相似的一幕今年重演,目前的香港,各種深層次矛盾激化,貧富懸殊,官商勾結,樓價飆升,在民怨沸騰之下,港府又不合時宜地強推立法會替補機制惡法,火上澆油,將市民逼上街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正如有人指出,在曾蔭權政府的無能管治下,民生問題日益惡化,港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無一令人滿意。內地孕婦湧港產子,醫院產科瀕臨爆煲,香港孕婦面臨「生」子難;港府安老政策失敗,多少長者孤苦無依,「老」無所養;公立醫院服務質素每況愈下,醫療事故無日無之,基層市民慨嘆「病」不起;最不堪的是「死」,骨灰龕位嚴重不足,多少港人不僅死無葬身之地,甚至死無擺灰之地。對於港人來說,求生難,死亦難。
而說到衣食住行,更是令人萬般無奈。樓價飆升,通脹加劇,百物騰貴,窮得只剩下錢的港府沒有積極扶貧紓困,反而落井下石,對公用事業機構加價申請有求必應,最惡劣的是港府作為大股東的港鐵甚至帶頭加價,簡直匪夷所思。而面對樓價瘋漲不已,社會上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一浪高於一浪,港府一直置若罔聞,非等到中央官員發話才肯轉軚,然而已經太遲了,樓市問題積重難返,即使日後復建居屋,也是遠水難救近火。不能安居,怎麼樂業?多少無殼蝸牛連立錐之地也沒有,豈能不滿腹怨氣!
最可笑的是,港府承諾向市民派發六千元對抗通脹,但拖到現在依然叫人望梅止渴。一個連派錢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搞得一塌糊塗的政府,還有甚麼資格戀棧權位!
港府施政無能也就罷了,還不斷無事生非,製造麻煩,挑起爭議,那才是咄咄怪事。當局最近推動立法會議員出缺替補機制立法,說是要堵塞原有補選制度的漏洞,但如此重大的法案,事先沒有進行任何諮詢,便霸王硬上弓,要求立法會在短期內完成立法,結果自然引起各界強烈反彈,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港府辦事向來拖拖拉拉,議而不決,唯獨今次推動替補機制卻是急如星火,而且選擇在七一之前的敏感日子強行推動,這不是很奇怪嗎?港府到底是缺少政治智慧,還是刻意添煩添亂,為遊行火上加油,實在耐人尋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年七一遊行人數遠超去年,負責推行這條惡法的曾蔭權、黃仁龍和林瑞麟等一眾官僚居功至偉。
要麼不作為,要麼亂作為,港府施政亂七八糟,政策漏洞百出,早已淪為徹頭徹尾的跛腳鴨。然而,曾蔭權仍在死撐,甚至不承認是夕陽政府,聲言會在未來一年踏實工作,堅毅不懈,以謙虛的態度奮鬥至最後一分一秒;還說甚麼只要用心聆聽不同訴求,以務實態度、和衷共濟、共謀共議,香港一定能跨越挑戰,繼續繁榮進步云云。其實,如果曾蔭權真的能夠用心聆聽不同訴求,又何至於弄到目前這種地步呢?莫非一向視民望如浮雲的他,現在才覺今是而昨非?
正所謂,言有招禍,行有招辱,不管曾蔭權如何自欺欺人,終究無法掩蓋其內心的虛怯和慌亂。昨天,他在慶祝回歸酒會上致詞時,竟將回歸十四周年說成「十周年」,在如此重要的場合出現如此重大的錯誤,足證他魂不守舍,心不在焉,所謂堅持到最後一分一秒,不知從何談起。
古人說,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香港回歸十四年,亂足十四年,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港府無能,倒行逆施,尤其兩位特首一蟹不如一蟹,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港大早前民調顯示,港府民望創出歷來新低,三司十二局問責官員無一表現理想,多人歸入表現不彰及表現失敗類別,反對曾蔭權出任特首的市民創出六成六新高,其支持率則跌至兩成三,評分只有四十六點五分,比董建華下台前還不如。
最諷刺的是,回歸十四年後的今天,港人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自豪感跌至四成左右,創下七年來新低,港人不僅不信任特區政府,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也每況愈下,連帶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也持續下滑,情何以堪。對此,特區政府固然難辭其咎,但難道中央政府就沒有責任嗎?
亂亂紛紛十四載,風風雨雨擾香江。香港各種深層次矛盾已達到臨界點,港府管治威信蕩然無存,剩下的一年時間到底還能不能維持有效管治,不能不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