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粗暴奪民權 立論何其蠢

立法會替補機制風波是今年「七一」遊行的一個大火頭。這個火頭兩個星期前還是「星星」,這些天突然大旺起來,皆因為曾蔭權政府處理手法十分粗暴,很有當年強銷二十三條立法時的猙獰。曾蔭權這個跛腳、看守政府這一陣子大概「裝孫子」裝得太窩火、太辛苦了,因此,要藉機發威一通,於是抓住這個他們自以為不會太引人關注的「技術性」問題表現強橫,「腳」不跛也,「守」有攻也。不料,這種近乎無賴的做法,大大刺激了本來就積怨甚久的民眾,反彈既強且速。

就法理而論,立法會替補機制的確相當「技術性」,一般民眾不容易弄清楚如何做才公平合理。正因為如此,制訂這樣的法規就更應該充分諮詢民意,就更應該由政府及法律界人士在一定的諮詢期向民眾作出解釋,令政府和民眾對此有互動。因為,不管這個問題多麼「技術性」,畢竟涉及千千萬萬選民的權益,政府絕不能僅憑「想當然」就「為民做主」,否則,即有侵犯民眾權益之嫌,這就是整個事件風波的本質。可見,曾蔭權政府又在重蹈一貫「以民為敵」、視「民望如浮雲」的覆轍。

曾蔭權政府大概一開始以為這是一件「技術性」的小事,不難搞掂,就「派」了一個林公公在立法會言行傲慢、堅決企硬,結果「小事」變成大事。眼見「七一」快到,況且「司法覆核」政府難有必勝把握了,建制派議員也不一定全數支持政府,他們便慌了手腳,對方案再做了些「技術」修改,但仍然拒絕諮詢民眾,還要如斯「上會」,試圖強行通過。這時一直躲在幕後的曾蔭權也「親自跳了出來」,大放厥詞,說甚麼政府這樣做是「回應」民眾的訴求,原意是要堵截有議員濫用機制進行所謂「變相公投」。

然而,人們要問,為了某種政治「原意」,政府就可以在立法問題上肆意剝奪民權嗎?就可以霸王硬上弓嗎?曾蔭權的立論何其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