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不僅天氣熱得早,傳染病也特別多。當出血性大腸桿菌肆虐歐洲之際,本港也爆發猩紅熱,迄至上周五,已有四百一十九宗感染個案,創十年新高,上月底出現學生感染此症死亡個案,亦是十年來首宗。衞生防護中心警告,由於病菌基因變異,傳染性增加,不排除本港學校有爆發疫情的風險。
猩紅熱是由甲型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見於冬、春季節,主要通過口、鼻分泌物傳播,學齡前兒童最易中招,小學、幼稚園是高危區。港大醫學院對來自一名重症病人身上的病菌進行基因排列,發現多了一條基因,以前在本港從未見過,增加了病菌傳播能力,相信是今年疫情大爆發的原因。而根據血清分析,引起今年猩紅熱的主兇為甲型鏈球菌十二型,比率高達八成,這與往年沒有主流病菌頗為不同,反映猩紅熱的流行性質有所改變,決不可等閒視之。
醫學會亦有驚人發現,有部分個案對抗生素有抗藥性,使用紅霉素無效,建議醫生使用盤尼西林,若服藥兩天未見好轉,必須覆診及更換抗生素。種種迹象顯示,今年猩紅熱疫情不僅來勢兇猛,而且頗不尋常。傳染病醫生指出,有必要研究十二型鏈球菌是否毒性特別高,以及本港社群是否對此型病菌的免疫力特別低。
對抗疫情,寧緊勿鬆,尤其是猩紅熱的主要感染對象是抵抗力較弱的小童,這就更要求當局、家長及學校予以高度重視,在清潔校園環境、加強衞生教育之餘,更要為可能出現校園爆發準備預案,以免被殺個措手不及。
同樣需要關注的還有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目前在歐洲已造成三千多人感染,數十人死亡,雖然近日有緩和之勢,但不排除疫情有轉移陣地、殺向亞洲的可能。相比猩紅熱,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死亡率更高,亦更難防範。更何況夏天亦是EV—71腸病毒的高峰期,此疫情過去兩年為患香港,如果三種疫情今夏同時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令人擔心的是,港府防疫總是後知後覺在前,手忙腳亂在後,每每被疫魔攻城略地,受害者眾,今次會否重蹈覆轍呢?港府有沒有吸取教訓呢?回歸以來,本港可謂交了惡運,大小疫情層出不窮,禽流感、沙士、腸病毒、流感輪番來襲,市民根本沒有過幾天安心的日子,這從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花名「周一鑊」可見一斑。這不能不令人深思,為甚麼香港疫情特別多呢?
中醫說,「正氣在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強壯的正氣存於體內,邪氣是不可侵犯的,而邪氣之所以侵犯人體,一定是正氣虛怯的緣故。港府施政無能,缺少浩然正氣,為各種外邪病毒入侵提供了機會。
今年的情況尤為險峻,由於本屆政府來日無多,不少高官抱定夠鐘走人的心態,而疏忽大意正是防疫的大忌,港府能否抵抗疫情,令人放心不下。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市民與其寄希望於港府,不如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