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樓危機如炸彈 曲突徙薪待何時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敦促港府多關注弱勢社群的住房問題,話音剛落,土瓜灣一棟唐樓便發生奪命三級大火,釀成四屍五命慘劇,包括一名孕婦與其兩稚齡兒子,以及一名少女,另有十九人受傷。雖然火災起因有待調查,但事件已再次暴露無處不在的舊樓安全危機。

出事唐樓已有五十多年樓齡,無立案法團、無管理、無維修,俗稱「三無」樓宇。不少業主等待收購,放棄維修,加上舊樓人流複雜,流動性大,不易管理,在通道及樓梯間堆積雜物更是普遍現象,不僅阻塞居民出入,更容易引起火災。屋宇署證實,該樓宇有兩張仍未遵從的清拆令,涉及樓宇入口及平台的違例建築。

這類舊樓不僅「三無」,還有「三多」,即「多僭建、多劏房、多安全隱患」。有逃出火場的住客指出,大廈內不少單位都是劏房。資深結構工程師及防火專家表示,劏房不僅可能危及樓宇結構,還由於建築材料一般屬輕身甚至欠缺耐火功能,都會影響防火安全。

不僅如此,舊式唐樓在建築結構上還有不少天生的缺陷。立法會議員指出,發生火災的唐樓採用「鉸剪梯」設計,前樓梯可以直通天台,但後樓梯不能,萬一發生不測,居民將逃生無門。

其實,任何一宗涉及重大人命傷亡的事故,都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唐樓安全隱患多不勝數,當局沒有理由不知情,但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見而不理,簡直是草菅人命。以劏房為例,過去三年當局共接獲四千四百宗相關投訴,僅發出七十三張清拆令,明顯是執法不力,發生災難只是遲早的事情。大禍釀成後,當局雖然一次又一次補鑊,惟事過境遷就拋諸腦後,致使悲劇一再重演。今次亦如此,當局聲稱要協助安置災民,體恤死傷者家屬,檢查同類樓宇,這根本是貓哭老鼠假慈悲。

同樣在土瓜灣,去年初曾發生塌樓死人事故,當局亦是事後孔明,急急對全港五十年以上樓宇進行安全檢查。然而,單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災後補鑊是無濟於事的,要徹底解決舊樓安全問題,關鍵在於加快舊區重建。本港這類舊區不少,除了土瓜灣,還有深水埗、大角咀、長沙灣等區,很多樓宇老態龍鍾,搖搖欲墜,修無可修,拆卸重建是消除安全隱患的唯一辦法。

問題是,舊區重建涉及重大投資,若無利可圖,私人發展商未必有興趣,所以,有些重建工作只能由政府來承擔,由市區重建局執行。遺憾的是,市建局同樣金錢掛帥,像灣仔、觀塘等旺區說重建就重建,但對一些無利可圖的舊區則不理不睬。可以斷言,如果當局不加快舊區重建,類似悲劇還會陸續有來。

舊區重建不僅涉及房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在舊區唐樓棲身的大多是弱勢社群,如長者、新移民、少數族裔等,他們買不起私人樓,又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入住公屋,所以說,舊樓安全危機,其實是本港貧富懸殊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