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政府無能 醫界坐大

讓境外受訓醫生免試來港執業會拖低醫療水平嗎?只要小心篩選,入職後提供培訓,再配合謹慎監督,肯定不會。行得通嗎?行得通,且行之有效。

港英年代,大部分在英聯邦國家受訓的醫生,可在港免試註冊,無額外條件便准予自由執業;當中有不少來自印度的醫生,亦有來自緬甸的醫生,時至今日,此兩個國家仍屬發展中國家。初到香港時,他們大部分不懂廣東話,進行臨床工作時需要同事協助傳話。有部分選擇與病人較少接觸的專科,例如病理學、微生物學,以至放射診斷及麻醉科等。但不論他們的選擇如何,工作表現仍是中規中矩,部分更晉升至高級醫生或顧問醫生等高職。

在同一年代,內地受訓醫生卻不獲在港免試無條件註冊優待,但部分仍獲當時的醫務衞生署聘任,准予有限度註冊,出任一些人手特別短缺的職位,例如,擔任監獄醫生、戒毒所醫生、精神科醫生、偏遠地區門診醫生等。雖受港英欺壓,但總算學有所用,為港人提供了本地醫生不願提供的服務。他們之中,部分最終投考執照試合格,得以無條件執業,部分更上層樓,考獲英國的專科院士資格。

由此觀之,招聘境外醫生來港填補本港醫生未能填補的空缺,早有先例可援。港英年代與現在不同之處,就是當時政府具足夠權威駕馭醫學界,政策可着眼大局,不受醫界中人為一己私利搞的小動作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