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食品處處在 無能官僚成幫兇

日本核輻射食品陰霾未散,台灣塑化劑風波接踵而至,加上內地硫酸糉、歐洲惡菌蔬菜,近來周邊地區問題食品層出不窮,防不勝防,香港堪稱四面楚歌。可惜,港府從不吸取教訓,應付食品問題仍然後知後覺,仍然進退失據,令市民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台灣無良商家以致癌塑化劑取代棕櫚油製造起雲劑,被指為台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但不可思議的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初時堅拒將塑化劑納入恒常監察範圍,還輕描淡寫地說,只要不是長期吸入塑化劑就不會影響健康。直到事件愈鬧愈大,食品、飲料、藥物、保健品甚至魚類都受污染,當局才自摑嘴巴,將塑化劑納入恒常監察範圍。

對塑化劑不禁又禁,再次凸顯當局對付有毒食品全無章法,嚴重威脅市民健康。「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兩成八受訪市民指摘周一嶽掉以輕心,疏於防範;兩成九批評其反應遲鈍,後知後覺;三成三指有毒食品殺到埋身才急急補鑊。而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則批評周一嶽朝令夕改,未能掌握問題的嚴重性,質疑他沒有能力承擔而企圖淡化事件。

病從口入,問題食品縱然不會即時影響健康,但會在體內不斷積累,由量變到質變,最終對人體有害。所以,對食品安全應該寧緊勿縱,甚至採取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做法。然而,無論是孔雀石綠事件還是毒奶粉事件,港府例牌表示只要不是長期大量進食就不會影響健康,簡直就是無良商家的代言人、有毒食品的幫兇。再說,塑化劑污染食品長達三十年,而且九成港人血液內都發現塑化劑,足證問題之深、危害之大,港府竟然聲稱不影響健康,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又是甚麼!

近期歐洲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蔬菜,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千人中招,全球聞之色變,紛紛禁止入口,周一嶽雖然承認問題嚴重,香港有可能出現病例,但口頭說說而已,遲遲沒有採取行動,根本是草菅人命。上述民調亦顯示,三成二受訪者批評港府未能未雨綢繆;三成四認為港府決策不果斷;兩成五指臨急抱佛腳,未吸取教訓。

最令市民不滿的是,每次有毒食品流入本港,均由外地率先揭發,港府才事後孔明式被動跟進,事件暴露港府的食物安全中心檢測不力,嚴重失職。本港大部分食品來自外地,食安中心負責為七百萬市民把關,責任重大,但食安中心檢測的範圍狹小,從不主動出擊,再加上反應遲緩,以致香港一再被有毒食品攻陷。難為港府還將檢測和認證列入六大產業之一,試想想,連本地的食品安全都管不了,還說要發展檢測產業,有誰會相信呢?

食品安全頻頻失守,作為主管官員的周一嶽難辭其咎,兩成市民直指他對有毒食品無計可施;三成三批評他把關不力;三成四指其能力不足。「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說的不就是周一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