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種是類固醇……」「類固醇?!可唔可以長期用的?有沒有副作用?我好擔心……」有很多市民曾作出這樣對答,當聽到類固醇便會面如菜色,把它看作了怪獸。有一位家長曾問:「要食類固醇?!我的小朋友會不會有骨枯……」對藥物有疑慮是人之常情,但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藥物才能打破阻礙,不會把藥物視為怪獸。
一般大眾談論的口服類固醇是屬皮質類固醇,對人體很多不同的系統都有不同的效用,但主要有兩大類的用法:補充療法或消炎作用。當然,醫生會因應病人的個別情況,處方類固醇。基本上,人的身體會自然分泌某些類固醇,例如皮質醇或醛固酮。詳細的用途實在篇幅甚長,難以在此加以詳述。
口服類固醇其實是平衡了對病人的利與弊,並以最低劑量及最短時間為主。副作用通常見於較高劑量或使用一個較長的療程的情況,例如水腫、體重上升、血壓上升、骨質流失及胃部不適等。
而吸入式或噴鼻用的類固醇,它們主要在呼吸道發揮作用,進入循環系統的劑量較少,長期使用低劑量的副作用也相對地少,常見的有口腔發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只要清楚地認識類固醇,明白處方這類藥物的需要性,並平衡利弊,再加上以最低分量及最短時間使用的原則,類固醇並不是真的那麼「怪獸」。如有不清晰的地方,可以向你的藥劑師或醫生查詢。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