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令人聞風喪膽的食肉菌,可極速致死,臨床上更容易誤診。香港手外科醫學會分析廿九宗上肢感染食肉菌的個案,當中八人死亡,死亡率高達兩成八。
廿九宗個案中,只有十五宗能在首次骨科醫生診症時正確診斷出感染食肉菌,其餘都被誤診為蜂窩組織炎、膿腫、腱鞘炎或痛風關節炎。其中兩名分別在急症室誤診為前臂蜂窩組織炎及手腕痛風關節炎的病人,不獲收入院,但兩日內旋即因病情危急再入院,最終不治。
負責研究的專家提醒,涉及手指和手掌的食肉菌最難確診,病人的早期徵狀各有不同,視乎受傷後多久才求診,及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前線醫生應留意,食肉菌的傷口會持續出現紅斑和質感較柔軟,傷口亦較大機會長出水泡。今次研究發現,三十個上肢傷口中,有十六個長出水泡,有別於絕少長水泡的蜂窩組織炎。
二十九名病人中,有二十一名曾受傷,八名被魚或蟹等海鮮弄傷,其餘有的被刀傷、被垃圾割傷、被滾油所傷。專家在九名病人的樣本驗出與海洋有關的細菌,七名驗出創傷弧菌,一名驗出產氣單胞桿菌。
二十九名病人合共需進行十一宗截肢手術,其中三宗需切除手肘以上,兩宗切除手肘以下,六宗切除部分手指。有四成八,即十四名病人需深切治療,八名病人最終死亡。專家分析死亡個案與併發症的關係,發現多個風險因素,肝功能衰弱的食肉菌病人死亡風險高四十二倍,曾休克的病人死亡風險高廿八倍,受感染範圍蔓延至手肘以上者死亡風險大三十倍,在血液中驗出惡菌者死亡風險高七倍。
創傷弧菌常見於海洋生物及海產,夏天是受感染高峰期,專家建議處理海鮮時要戴手套,及包紮好手部的傷口。
若被海產弄傷手部,應小心護理傷口,情況惡化必須立即求醫,並告知醫生曾處理海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