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八千無疑是一個吉祥數字,但港府希望將全港婦產科服務名額限定在八萬八千人,恐怕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與私家醫院代表商討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安排,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對方不同意減收內地孕婦,只答應暫時不拓展婦產科服務。
港府的建議遭斷然拒絕,其實一點都不令人奇怪。為內地孕婦提供產科服務是私家醫院的主要業務,也可能是最賺錢的業務,在商言商,私家醫院希望內地孕婦多多益善,怎麼可能同意限制其來港,自斷財路呢?當局與虎謀皮,太傻太天真。再說,香港是自由市場,只要合法的服務都不該限制,何況港府口口聲聲要發展醫療產業,站在私家醫院的立場,拒絕為內地孕婦設限可謂理直氣壯。
既然私家醫院不買帳,港府黔驢技窮,只能退而要求公立醫院減收甚至拒收內地孕婦,公院婦產科純粹為本地孕婦服務。然而,沒有私家醫院的配合,本港婦產科逼爆的問題就不可能得到解決,八萬八的指標終將形同虛設,因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引發的民怨勢必持續發酵。
原因很簡單,私家醫院本身不培訓婦產科人手,要維持或擴大有關服務,只能向公立醫院挖角,無論公立醫院如何努力培訓新血,到頭來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截止今年二月,醫管局助產士流失率高達百分之七點四,比對上一年度增加百分之三點二,個別公立醫院流失率高達一成,其中主要是十年以上的資深人員。有公立醫院婦產科主管訴苦,僅有三名醫生當值,每日要處理十多宗剖腹生產個案,疲於奔命之下,隨時引致醫療失誤,若當局再不對症下藥,婦產科隨時崩潰。
另外,私家醫院代表承認,初生嬰兒的深切治療的確是個樽頸。由於私家醫院缺少初生嬰兒所需要的深切醫療服務,加上收費昂貴,一旦嬰兒早產或出現其他嚴重問題,基本上都轉介給公立醫院處理。基於人道立場,公立醫院不能拒收,但因早產嬰動輒留醫數個月,令公院的嬰兒深切治療長期面對沉重壓力。私家醫院收內地孕婦賺錢,有麻煩卻推給公立醫院處理,也會釀成公立及私家醫院之間的矛盾。
可見對於內地孕婦湧港產子的問題,公立及私家醫院因利益不同,立場也不同,前者希望減收,後者則傾向多收,無論當局怎麼做,都難免順得哥情失嫂意。當局聲稱有信心就限制內地孕婦名額問題達成共識,未免過分樂觀。
追本溯源,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潮源於當年的莊豐源案,如果當局未雨綢繆,及早因應,那麼為內地孕婦提供產子服務不失為一個潛力無限的商機,還可以彌補本地嬰兒出生率長期低下的不足,推遲本港人口老化。無奈當局目光短淺,只懂得坐而論道,多年來既沒有增加醫療設備,更沒有培訓足夠人手,以致搞成今日怨聲載道的亂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港府有商機卻不得不放棄,其無能可見一斑。
今日的婦產八萬八限額,有如過去的樓市八萬五政策,都是臨急抱佛腳的產物,都是敷衍民意的數字遊戲。八萬五早已淪為笑柄,八萬八的下場恐怕也好不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