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中醫藥發展的資料,感到全球醫藥體制正在變革之時:傳統西醫藥處於內憂外患當中;草藥及其他各國傳統醫藥則乘時而起,以其價廉、多效和普及在發達國家擴展,在發展中國家趨於主流。
西醫藥從化學藥過渡往生物藥的過程中,已對原來的科學原則和方法有所改變。化學藥是一種藥一種療效,且與工業產品一樣標準化;生物藥已接近中藥,開始針對個人體質病況有所差別。明顯的例子是醫治愛滋病的雞尾酒式配藥。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流行的實證醫學原則講求實效,不盡是科學檢證,對草藥等起了促進作用。
香港還是以西醫藥為主,中醫藥處於次要、補充的位置,政府重視有限,並沒有如內地(或甚至如德國等)把西醫藥與草藥針灸等結合起來。香港要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中藥港,或要在中醫藥方面有所發展,並不容易。
第一是沒有全盤政策。究竟我們要怎樣發展中醫藥呢?中醫與中藥的關係如何?中醫的鑑定、註冊是否可與中醫體制分割,也是否依政府剛宣布的條例有發展的路線圖呢?
第二是香港的醫療體系怎樣接納中醫藥?香港幾所大學都有中醫教育,對畢業生有甚麼安排?中醫教育的深造發展如何?行業管理是依政府註冊便足夠?抑或依西醫藥體制?
第三是科研和產業發展。中藥生產的標準如何監管、執行?香港怎樣與內地、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標準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