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學術誠信與道德

中國學術界和社會輿論與德國顯然有一個極關鍵的分別。

中國容忍甚至縱容學術抄襲,學術界上層到學生普遍存在抄襲,習以為常,蔚成風氣,且絲毫不感覺不對。表面上是學術道德敗壞,深層卻是社會失去是非標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者只是憑運氣、憑人事,甚至憑貪污在學術界向上爬。

德國的例子是國防部長博士論文多處引用報紙及學術文章內容沒有註明出處,以及註明出處時出錯。這樣做法屬抄襲行為,但不似中國把別人發表的論文全文照用只改了作者名字那般極其惡劣。即使如此,德國國防部長要親自向大學申請撤銷學位,但學術界及社會大眾不能容忍,結果在壓力下被迫下台。博士論文與他當國防部長沒有直接關係,只是因為涉及誠信,社會便不相信他的政治忠誠和能力。

中國的情況相反,沒有人敢質疑眾多高官的博士或研究生學位,儘管大多數人深知他們沒有時間和能力作研究,寫出合格的論文。而學術界的高官、院長教授抄襲者眾,被人發現,大學上下眾多教授為犯者求情。

這些情況普遍,我也親身遇到幾個例子。求情者諸多理由都是說犯者學術、政治前途大好,不應因此小事而受到挫折,卻從來不提學術的誠信和道德,似乎學者和學術機構重的是個人向上爬的前途,不是誠信、道德。

為官、為人師者都是這樣子,怎怪得學生抄襲、出錢買學位呢?中國經濟規模超於德國,道德卻遠遠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