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預算案四面楚歌

預算案不受歡迎,民調有充分反映,政黨反應也異常強烈。歸納各界的意見,多認為曾俊華剛愎自用,閉門造車,脫離社會現實,預算案完全未能做到打擊通脹、穩定樓市及投資未來三大目標。

中產人士之憤慨不難理解,注資入強積金戶口是文不對題,無助應付通脹,反而為基金公司創造商機,賺取高額利潤,難怪市民狠批有官商勾結之嫌。最明顯不過的是,遠水難救近火,年內通脹高達百分之五至六,只有適度退稅,對中產階層才算有些幫助。

至於所謂穩定樓市,明眼人也看得出是出口術,賣地有助樓宇供應的水分極多。所謂三萬至四萬個單位,正如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承認,只是潛在供應量為三萬五千四百個,其中由政府主導的只有一萬九千三百個,其餘端看市場因素。

正如不少測量師及房屋學者指出,土地待沽,不一定全數賣得出;就算能全數賣出,發展商也可用囤地策略,減少落成量來推高樓價。換言之,政府難以在市場中向發展商施壓,更何況所謂主動賣地,涉及的多為豪宅地,適合中產人士購買的絕無僅有。

政府的土地及房屋政策長期失衡,已到了非大幅改革不可的境地,但政府因為高地價政策有利於庫房進帳豐厚而不願觸碰,愈益受到發展商的牽制,被動位置非常突出。難怪有議員以辭職來挑戰曾俊華,直斥增加供應只是謊言。

曾俊華早前不滿「派糖」一詞,認為有侮辱成分,那投資未來又如何?預算案有關發展經濟的論述近似流水帳,毫無新意,在過去的施政報告及預算案都可找到。以六優產業為例,兩年下來,連可以創造職位總數的估計至今也講不清,投資未來的內容實在空洞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