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資學校無王管 教局有牙而不用

教育局被審計署踢爆對直資學校放任自流,備受各界批評,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日亦發表報告,力數教育局監管失職的「七宗罪」,帳委會三度用上「遺憾」及「失望」的字眼,尤其是對於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聲稱對違規學校「無牙力」的言論,帳委會感到驚訝及不可接受。

審計署早前調查全港七十多間直資學校,發現除了一間「身家清白」外,其餘學校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學校被揭發炒樓炒股,有學校收受供應商捐獻,更有學校一方面低估儲備,高估赤字,另一方面大幅加學費,烏煙瘴氣,亂象叢生。更離譜的是,教育局對直資學校的亂象一問三不知,儼然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

正如帳委會指出,不少直資學校嚴重違反教育局的指導原則或規定,而教育局沒有採取有效行動確保問題得到及時糾正,足以反映當局未能有效發揮其監察角色。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事實證明,對於直資學校的監管,缺少的不是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責任心。

對付違規直資學校,當局真的「無牙力」嗎?事實恰恰相反,政府每年對直資學校的津貼達二十多億元,手握生殺予奪大權,正如帳委會主席黃宜弘形容,教育局可針對這些學校採取行政及懲罰性措施,結果照樣出事,證明當局「有牙力但無用到」。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直資學校問題多多,尾大不掉,當局漫不經心、不聞不問的態度才是罪魁禍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局袖手旁觀,放棄規管,比紙老虎更加不堪。

帳委會批評,部分直資學校沒有將規定的學費收入撥作學費減免及獎學金計劃,令來自領取綜援家庭的學生失去入讀直資學校的機會。事實上,由於當局闊佬懶理,直資學校財政透明度極低,部分學校飛擒大咬,貧寒子弟根本無法負擔,難怪有人形容,直資學校愈來愈「貴族化」。校門八字開,無錢莫進來,政府對此竟然無動於衷,坐視基層子弟被剝奪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等於帶頭製造教育不公,加劇跨代貧窮。

針對直資學校的種種亂象,帳委會報告提出三點強烈建議,包括加強監管直資學校、成立專責監管的高層次組織、建立向教育局局長等匯報直資學校違規行為的制度;帳委會同時要求直資學校自我評估改善學校管治。建議不可謂不多,範圍不可謂不廣,只不過,建議是一回事,當局是否能夠從善如流、撥亂反正又是另一回事。

教育局最近修訂直資學校指引,不但沒有強化學費收入一成必須用作學費減免的規定,對症下藥解決貧困子弟讀不起直資學校的問題,反而訂明學校可自行決定將餘額用於資助學生參加交流計劃、課外活動等其他項目,完全是本末倒置,可見當局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正視直資學校的問題。

至於加強對直資學校的財政監管,教育局表示,今年要求直資學校在帳目中列出購置物業、商業活動的收支狀況,以及政府撥款及非政府經費等詳細項目。提高直資學校管理及財政透明度,無疑是應有之義,但人們最關心的是,一旦發現問題,當局將如何處置?是有錯必糾,有責必問,還是一如既往,聽之任之,視而不見?

直資學校亂象長期存在,積重難返,已到了非徹底整頓不可的地步。孫明揚信誓旦旦表示會對監管工作負責,又揚言「經一事、長一智」,大家應向前展望。聽其言,觀其行,但願這不是糊弄市民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