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模特兒騙案近月出現「變種」新手法,而且有禍連男性的趨勢。有自稱是製作公司的代表,以物色司儀或代言人為由,游說並介紹應徵者到美容中心任代言人,但需先購買數萬元美容療程。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提醒消費者應徵工作時,切勿隨便簽約。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稱,近三個月總共收到十宗求助,男女受害人各佔一半,涉款五千元至二萬元不等。她指出,騙徒不再自稱模特兒公司,改稱為製作公司物色司儀或代言人等,吸引事主見工,再告知適合拍攝紅酒或婚紗廣告,報酬三百元至五百元不等,「佢哋真係幫事主影相增加信任,然後游說事主去美容中心買美容療程,但係啲相就見唔到會刊登。」
廿多歲任職文員的陳小姐(化名)去年初收到電話,對方稱會安排她當美容中心代言人,又能賺取獎金,「反正我一直都有做開美容,唔介意去睇吓。」中心職員游說她購買八百元療程,後來卻被碌卡二萬元:「我追問番佢哋,佢哋話每個月八百蚊,兩年就二萬蚊。」陳覺受騙,曾向消委會投訴及報警,但由於她確實曾經簽約,故不受理,已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
葛稱,男性受害人有增加趨勢,他們看到報章上招聘電話調查員往應徵,亦被游說任美容代言人。她續稱,受害人簽約時,文件上有類似「沒有被高壓銷售手段威逼」字眼,導致事後難以追討。
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收到廿八宗有關招聘模特兒陷阱的投訴,涉款三十七萬多元,較○九年少二十宗。總幹事劉燕卿表示,模特兒騙案的手法層出不窮,屬不良銷售手法,該會收到投訴個案經研究後如有欺騙成分,會轉交警方跟進。她提醒消費者應徵工作時,切勿隨便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