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普及與優化體育運動

申亞失敗餘波未了,公眾關注政府作出的承諾會否不兌現。社會輿論重視本港體育文化推廣的問題,要求政府真心實意創造優良條件,促進體育運動普及化,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有望爭取公眾支持申辦體育國際盛事。

去年十月申亞熱潮中,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出政府的體育政策目標有三: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體壇盛事的中心地位是其中一項,其餘兩項為在社區建立熱愛體育運動的文化,及發展精英體育。

簡言之,體育政策的一個層次可表述如下:在普及運動至社會的基礎上,提升精英運動員的水平,為主辦國際體壇盛事打下穩固的基礎,所以要開花結果,播種與培育的工夫首先應該做好。

推廣體育運動,發展體育文化,是當前政府執行既定體育政策的重心工作所在。港人愛看體育節目,卻是參與運動不足。康文署去年的調查發現,僅四成人口運動量達到「基礎指標」,超過三成人在過去三個月內沒有運動。調查亦同時發現,市民運動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時間,其次就是社區場地設施不足。

要從基礎入手,優化中小學體育課的時間及內容十分重要。現時學校課程多樣化,往往擠壓體育課,視之為可有可無,青少年多肥胖,健康與體能每況愈下,令家長擔憂,教育局責無旁貸,應該強化檢討與監督。

培養精英運動員的安排,現時未能顧及退役者的出路,支援嚴重不足,難怪家長不支持青少年走運動員之路,因為看不清前路,未來升學與就業都缺乏保障。

申亞失敗某種意義上講是件好事,政府如能徹底反省,從推廣體育文化的基本做起,兌現各種承諾,最終得益的還是廣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