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雋語:藏頭露尾 自取其辱

煲呔曾奉行「親疏有別」的管治哲學,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政府對傳媒也搞差別對待,也就不足為奇了。有新聞團體早前進行調查,發現政府於去年三至五月短短三個月內,已一共舉行多達十二次閉門「吹風會」,即獲選參與的傳媒在發表相關報道時,不能透露發放消息的官員名字,只能以不具名的「消息人士」發布資訊。

於是,大家可以見到,涉及政府政策的新聞,事無大小,都搞得神秘兮兮的,彷彿進行甚麼見不得人的勾當。其實,傳媒保護消息基本已是傳統,問題是,一般來說爆料者都是處於弱勢,而且所爆的都是影響公眾利益的醜聞。水門事件的爆料人「深喉」,身份一直保密了三十多年,最後還是當事人自揭身份。

由此看來,政府制訂政策,不開誠布公,反而隱身在所謂「消息人士」的掩護下,可能是有自知之明。君不見近年來政府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有口皆悲,藏頭露尾,可說是人之常情。

而更離譜的是,「吹風」一方有時甚至規定傳媒不可找相關政黨、團體或受影響人士回應,只准單方面報道官方的訊息,簡直是赤裸裸地踐踏新聞自由。

政府這拙劣操作,姑且撇開是非對錯不論,效用也着實成疑。首先,所謂「吹風會」幾乎是人人有份的「大圍嘢」,無甚稀罕也。最重要的是,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看看那些為政府保駕護航媒體的銷情,可思過半矣。政府正事不幹,卻一門心思搞小動作,焉得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