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南韓向金門學習

南北韓的情勢緊張,劍拔弩張隨時起戰雲,成為東亞的火藥庫。過去南韓的陽光政策與北韓修好,今以失敗告終,兩韓間不見陽光普照,卻是陰霾滿布,令人憂心。

南韓面對不理性、難以預測的北韓,只有做最壞的打算,以戰迎戰,南韓已開始部署戰備之需,最近南韓總統李明博要求軍方倣效台灣建設金門的模式,在南韓靠近北韓的小島複製金門模式,具有攻守的能力。

海峽兩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峙敵對之時,金門擔負起前線的戰略任務。當時台灣全力守護金門作為前哨地,在金門花崗石地質下層建立的碉堡,可駐軍,甚至可行吉普車、坦克車,可囤積糧食彈藥,以防共軍入侵。

金門碉堡固若金湯,經過「八二三」炮戰的試練,留下滿灘滿野共軍打過來的炮彈殼,後拿來製成鋒利的菜刀,至今聞名的金門菜刀由此而來。金門是台灣的驕傲,重要的將領都曾是駐金門司令,尤其古寧頭戰役將共軍殲滅於海灘上成了歷史上輝煌的一頁,也是共軍極不願談及的一役,金門的古寧頭博物館數說此戰役的輝煌史。

金門能耐得住傳統火力的轟炸,乃拜軍事防禦工程的地下化,所有的糧食彈藥足以維持三年的存量。現兩岸關係改善了,金門的軍事陣地作用也隨之消逝,金門除了留有戰火的滄桑外,已不見軍備的阿兵哥,換之而起的是大陸的觀光旅遊團,見證這化敵為友的故事。

金門的地下道仍存,但亦有成為酒場釀酒藏酒之地,高粱酒飄香取代了戰火硝煙味,金門成了觀光景點,現更有建議將金門附近島嶼大擔二擔撤軍,成為觀光之地。

現南韓學習金門建設,複製經驗,說明金門曾經擔負的重要使命,也光榮達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