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灣谷浩劫 復原須數十年

【本報訊】環保組織踢爆食物環境衞生署外判商涉在深水灣谷滅蚊時嚴重破壞河谷生態,事態嚴重下幾個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渠務署及食環署等部門昨日派員到「山溪變坑渠」、「叢林成荒土」的深水灣谷視察,調查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情況及收拾殘局。漁護署認為平衡生態保育與預防疾病同樣重要,該署樂意向食環署提供意見,食署昨晚回應說會與漁護署保持聯繫,研究日後滅蚊和保護環境之間取得平衡。有環保專家估計,今次浩劫損毀河谷生態或需要長達數十年時間才能回復舊貌。

蔓藤遭屠殺 不見游魚

幾個部門的人員昨午帶備地圖,沿途拍攝懷疑遭修改的河道、曾被砍伐的樹木及遭切斷的蔓藤作為證據。據了解,食環署承辦商清理河道的工程範圍,從香島道起至深灣道的峽谷。現場所見,深水灣谷有主溪流及幾條已乾涸的支流均受損,緊貼高爾夫球場一段河道,中央原有大石不翼而飛,餘下細碎沙石,河道被收窄不到一米闊,河水湍急游魚不再。

河谷的上游沿河兩岸約一公里長,到處留下了灌木及蔓藤被砍伐移除的痕迹,有斷木被棄在地上,亦有割斷的蔓藤,像幽靈一般吊掛在樹上,隨風搖擺。

環保團體指,往年在谷中過冬的蝴蝶、昆蟲等生物幾全部絕迹,原本豐富生態資源幾被破壞殆盡。曾到現場考察的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評估,保守估計要完全恢復如往昔,要數十年以上。現時上游仍然保存一定數量的生態資源,部分昆蟲的生殖能力強,河道生態的恢復工程應由上游而下,但必須將原有石頭放回河中,形成水氹讓魚類可以棲身繁殖,大嶼山的梅窩河便是成功例子。

漁護署回應指深水灣谷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是上游海邊馬兜鈴生長的地帶,該植物主要生長於林地而非河溪,經視察後評估海邊馬兜鈴並不算嚴重受損。該署認為平衡生態保育與預防疾病同樣重要,提醒食環署滅蚊時盡量避免在生態價值高的地點除草,該署樂意向食環署提供意見。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