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石雕、瓦造屋頂、雲紋牆身等具中國傳統特色的設計非中式建築獨有,在基督教教堂亦可找到。二級歷史建築聖三一堂屬歷史最悠久的中西合璧教堂之一,正向發展局申請一百萬元的維修資助進行復修,座堂主任陳衍昌有意將教堂打造成旅遊景點,但工程費用超出資助上限,餘額需自行籌募,他建議政府資助保育時應增加彈性。有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認為,一百萬元資助上限未必足夠應付所有歷史建築維修,若建築物規模龐大可彈性處理。
位於九龍城馬頭涌道的聖三一堂外表看來平平無奇,如非細看很難看出它的獨特風格。這座「禾稈冚珍珠」的教堂建於一九三六年,座堂主任陳衍昌稱,聖三一堂今年中獲升格為東九龍教區主教座堂,成為聖公會港區歷來第二座座堂,加上教堂逾十年未有大修,教會決定花逾千萬元為教堂大翻新,去年起進行內部裝修,至今年中完成,稍後會裝修屋頂及外牆部分,正透過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申請一百萬元資助,希望最快明年動工,預計工程在一年內完成。
陳衍昌稱,整個工程費用逾百萬元,因資助上限為一百萬元,餘款將透過籌款補貼,或考慮分階段申請撥款。「政府如果想做到真正保育,可以彈性啲處理,咁樣私人建築嘅保育工作會容易做啲。」因工程招標需時,他擔心費用會因通脹而有所增加。
現時教堂因人手問題未能長期對外開放,陳衍昌期望大修工程完成後教堂可免費開放予公眾,「以往都有唔少外國旅客慕名參觀,如果將來附近嘅郵輪碼頭同港鐵沙中線落成,教堂相信可吸引遊客到訪。」
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浩然稱,一百萬元對較大型的建築復修並不足夠,建議申請人按項目分開申請資助。
委員黃澤恩則認為,若工程費用因通脹而增加,當局應考慮加大上限,對於大規模的建築物亦應按需要彈性處理。發展局指,正處理聖三一堂的申請,已就維修工程的項目和細節與申請人商討並達成共識,適當時候會通知申請人有關結果。
記者 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