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龍津石橋是本港具有極高歷史價值的遺迹之一,該石橋與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中期的九龍城區歷史發展息息相關。龍津石橋建於一八七三年的清朝同治年間,全長約二百二十米,兩米闊,是連接九龍寨城正門與海岸的一個登岸碼頭。「龍津」兩字有「交通要道」意思,是當時市民趕集營商主要通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後,曾保留石橋附近一帶作為中國官員進出九龍寨城的地方,以體現中國在香港的主權。
龍津石橋靠岸一端建有一亭,清朝時候用來迎接派駐九龍寨城衙門的新任官員,名為接官亭。一九二四年啟德進行填海興建機場時,石橋被埋在地下,接官亭則於一九三○年代被拆卸,以騰出地方在啟德進行新的住宅發展。龍津石橋自此長埋於地下,僅剩下刻有「龍津」二字的石碑,遺留在九龍城樂善堂小學入口後面。
香港國際機場於九八年由啟德遷往赤鱲角,政府重新研究啟德發展,但在○一及○三年兩次考古調查中均沒發現龍津石橋遺迹,至○八年四月始在一個深坑內發現了龍津石橋的遺迹後,石橋始有機會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