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港人抗通脹蚊蚊算到盡

人民幣愈升愈有,來自內地的商品、食品價格不斷攀升,令港人購買力銳減,「慳得一蚊得一蚊」的節約生活,已不抵通脹的衝擊。要力挽狂瀾,不少港人已將現金轉存人民幣、投資新興市場及置業,以力抗通脹。亦有人用盡信用卡優惠、在店舖折扣日才購物,既可減省開支又不會影響生活質素。不過,專家提醒,港人投資宜衡量個人承擔風險,免得不償失。

「人民幣定存是可行的做法,早兩年我將兩成的流動資金兌換成人民幣,匯到內地做定期存款,博取更高利率。」眼見荷包大縮水,任職投資銀行的八十後青年何啟聰,因工作緣故,不可以進行短期炒賣,所以轉而進行較保守及長線的外幣投資,他尤其看好經濟環境不斷向上的地區,如內地和澳洲。其中澳元由他於○八年的買入價一澳元兌六點七港元,升值至一澳元兌七點八港元,未計利息,已有百分之十七的升幅。

何啟聰以過來人身份講解:「由於內地銀行會為大額定存提供較高利息,約兩厘,加上人民幣升值,直接將人民幣存入內地銀行,按年約有三厘回報。」雖然未有沾手股票,但何啟聰亦建議,可承受較大風險的市民,可投資具人民幣概念的產品,包括人民幣債券等。

高風險投資博取高回報

通脹猛於虎,身為金融才俊何啟聰,亦有自己一套精明消費的方法,「多些用信用卡,有現金回贈等同有折,食飯時亦要時不時問侍應有無信用卡優惠,某次我和朋友吃飯,就因用特定信用卡支付而得到半價。」他又說,平時購物也可「多格價」,讓自己少付費用。事實上,現時不少信用卡會與一些指定商戶做推廣,只要在指定的日子到相關商戶購物,便可得到百分之五,甚至是更多的現金回贈,不過如不能期期清卡數,隨時會得不償失。

多用優惠,減少消費,增高定存利息,不一定適合「搏殺型」的港人。「現在不是人民幣升值,而是港幣貶值,除了買人民幣,我會選擇更進取的投資方法,主攻基金及房地產,實行對抗通脹。」保險業人士陳寅元認為,自己能夠承受較高風險,所以選擇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從而博取高回報。

「我買入的基金已追回金融海嘯的跌幅,現時已經有微利。」陳寅元將四成的流動資金購入以東南亞市場作為投資主力的基金,「過去一年,全球股市升幅最高的國家包括印尼、泰國及菲律賓。」他續指,其中泰國股市的升幅近五成,馬來西亞亦有近五成半的增長,回報較投資港股為高。

港元貶值催谷資產泡沫

陳寅元坦言自己的投資屬高風險,但為了將資產增值,他於去年三月、在金融海嘯剛復甦時,大膽以一百八十三萬元購入筲箕灣一住宅單位,近日銀行估值該單位為二百四十萬元,帳面賺五十七萬元,升幅逾三成。他指,由於港元貶值,形成資產泡沫,加上熱錢流入,樓市與股市未來仍是「睇升」,不過樓價近一年不斷攀升,所以入市時要加倍小心。

投資手法人人不同,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分析指,上述幾個方法均能對抗部分因人民幣升值及內地通脹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屬於典型的投資方法,除了人民幣定存,購入內地資產或股票,亦有助對抗人民幣升值及內地通脹,惟市民需按照自己的財力及可承擔的風險作選擇。他亦指,人民幣定存適合保本人士,惟匯款到內地銀行換取高息,則有流動性低及不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的風險。

文:張艷紅/圖:崔祖佑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