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公院專科如毒瘤折騰病人

俗語說:「病向淺中醫。」但病人在公立醫院專科求診絕非易事。根據醫管局公布各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長只需輪候十二周,便可獲專科診治,惟在本報追查下,發現與事實相距甚大。據各區醫院貼出的輪候告示,專科新症的輪候時間短則四個月,長則兩年半,小病遲醫變成大病絕不罕見。雖然施政報告亦以要縮短專科輪候時間為政策目標,但卻沒有實質政策配合,加上醫護人員嚴重流失下,一切淪為空談。

「等到癱咗都等唔到啦!」年邁八十三歲的梁伯屬長期病患者,上月突然感到腰痛向聯合醫院求診,主診醫生遂轉介他到物理治療部,並發出一張新症排期紙,註明須輪候廿四周才可接受物理治療。

施政報告目標淪為空談

但受腰痛困擾,梁伯徹夜難眠,每日上床、落床疼痛難耐,「等半年先有得睇,到時又唔知要唔要再排期做治療。」說畢梁伯衝口說寧願安樂死了結生命。現時他只靠服止痛藥止痛,惟最令他擔心的是,持續腰痛會變大病,難以治理。

不過,梁伯的遭遇絕非單一事件。市民輪候公立醫院專科「等到頸長」的情況,時有聽聞,過去曾有病人發現體內有腫瘤,但要苦候兩年才可看化驗報告。在怨聲載道下,今年施政報告亦一如以往,以「縮短專科輪候時間」為醫療服務大綱,但卻無改善病人要年復年苦等候醫的情況。

根據醫管局提供的○九至一○年度的專科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精神科、耳鼻喉科和眼科的等候期均為四周,最長的是外科十三周。單從數字看,輪候期頗為合理。不過,本報記者日前走訪多間公立醫院卻發現,不少輪候專科的新症病人,依然要望穿秋水。

其中九龍東聯網的情況最嚴重,聯合醫院的兒童精神科新症排期至二○一二年十一月,兒童外科排期至二○一三年二月,眼科更須排期至二○一三年十一月,約相等於一百六十周,比局方公布的中位數只需四周,足足多四十倍!而新界東聯網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耳鼻喉科新症須等至二○一二年三月,泌尿科則要輪候約一百廿四周才可應診。新界西聯網屯門醫院的耳鼻喉科亦要等九十一周,即約一年九個月。

醫護乏人手隨時斷錯症

有已離職的公院醫生對此憤怒,「根本人手不足,前線做到氣咳,白內障、前列腺呢類手術多到做唔切!」另有不願透露身份的前線醫護人員以「毒瘤」形容問題,他指基於轉介機制,前線醫護人員在評估病況的責任重大,「封介紹信決定了病人的排期長短,但病情嚴重與否只靠幾分鐘嘅診斷,最擔心係一啲表面只係普通痛症,但其實潛藏重症的病人,醫生喺短短幾分鐘未必可以準確斷症,咁就好危險。」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認為,成因除源於需求增多外,醫護人手不足和設備所限,都是需解決的問題。他曾收到輪候外科和精神科的個案最長分別為二百多周和百多周。他建議政府除解決上述問題外,亦須加緊研討公私營醫療合作的可行性,盡快解決問題。

醫管局表示病人經門診醫生查看臨床病歷、症狀後,決定緊急程度,再安排診治日期。為改善輪候時間,局方已制訂多項措施,包括向醫生發布轉介指引、與私家醫生合作推出護理計劃等。而梁伯的個案並不屬優先類別,所以被安排在半年後首診。不過本報介入後,梁伯即被安排於兩個月後到伊利沙伯醫院應診。

圖、文﹕探射燈小組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