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別醫生一站式服務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市民對基層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衞生署於今年九月增設基層醫療統籌處,統籌處處長趙佩燕醫生指,未來三個年度將投放六千五百萬元,於各區設立社區健康中心,整合區內醫生、專職治療及精神健康服務,建立跨專業轉介模式,期望明年率先於天水圍、新界東、港島西及九龍區推行試驗計劃。該處亦正構思以醫療券為藍本,推出更多「錢跟病人走」的資助措施,例如「戒煙券」等,以鼓勵市民於社區層面做好健康管理。

趙佩燕指,本港現時有一萬一千多名醫生,半數於私營市場服務,大部分可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社區內亦不乏中醫、牙醫、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等,惟目前服務較分散,期望日後的社區健康中心可一站式提供各類醫療服務。她指仍在構思中心營運模式,坦言較難另覓土地興建中心,或會考慮於衞生署現有健康中心或醫管局公營門診開展服務,另一模式是統籌區內專業醫療人員建立「社區健康網絡」,讓不同專業互相轉介個案。

天水圍率先試行

她說,明年會先以天水圍作試點,正與區內有提供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洽商,另一方面又與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商討合作,故會率先於港島西、新界東及九龍區建立中心或網絡,最終擴展至全港十八區。

統籌處又正構思以醫療券為藍本,或推出「戒煙券」或「糖尿病檢查券」等資助市民使用基層醫療服務的計劃。另外,最快今年底會先推出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參考框架」,內裏列明護理兩種疾病的原則及經實證支持的建議,例如糖尿病患者每隔半年檢查各項相關指數、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等,亦有藥物、飲食及運動建議,認同執行框架的醫生,可在診所外張貼相關標籤以資識別。

明年三月該處將推出《基層醫療指南》,會以現時「醫健通」系統為基礎,載列各區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執業資料、資歷、服務時間及一般收費等,及有否參與醫療券及疫苗資助計劃等服務,會先推出西醫及牙醫指南,稍後擴展至其他醫療人員。指南內的醫護人員需符合業界的持續進修要求,否則有可能被剔出指南。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