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棄用包容性增長

北京的政治氣候有些微妙,三禪日前寫過「正本清源」的話題。事實上,在江澤民時代,儘管有眾多不如意之處,但是高層認識似乎沒有甚麼重大分歧。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的理論,重要之處是私人企業家也可以是中共黨員,是離經叛道之作,共產黨就是要消滅私有制,但到江澤民手上,資本家也可以「染紅」。

現在,這個理論其實不能說服中共的傳統左派和相當多元老。不過,部分太子黨是認可的,因為他們完成了華麗轉身而成為「紅色企業家」。然而,決心繼承父輩的共產主義理想的革命後代,卻是批判「三個代表」的主力。有趣的是,這個論爭並沒有反映在中共高層,而是在民間形成自由派和左派的對壘。

於是,這次五中全會之後,北京中央媒體出現的批判文章,不能不引人注意。事實上,五中全會召開前,內地媒體熱炒一個「亮點」,就是「包容性增長」,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這些最高級別的黨媒都連篇累牘地宣傳。然而,五中全會文件陸續披露,就是沒有「包容性增長」一詞。為何會前熱炒、會後隻字不提?

北京官方網站介紹文章說,「包容性增長」是胡錦濤去年十一月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首次提出,今年九月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致辭重點闡述。何謂「包容性增長」?胡提到,「讓更多的人享受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等。但三禪以為,這個概念其實相當含糊,還不如「公平共享」來得清晰直接。不過,恐怕裏面還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