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經常大聲講課,將軍澳醫院調查發現,七成受訪小學教師過去一年曾出現聲線問題。若教師本身患哮喘或喉嚨發炎,出現聲線問題的風險分別高三點三倍及四點二倍。教師少不免遇到學生喧嘩的場面,研究發現若教師時常在背景嘈吵的環境下教書,聲線出問題的機會亦增加一點八倍。
將軍澳醫院訪問廿間小學四百九十八名教師,以問卷調查他們的聲線情況及風險因素。結果發現,百分之六十九點九、即三百四十八名教師,過去一年曾出現聲線問題。當中四十二名、即佔一成二教師認為自己有嚴重聲線問題;一百五十一名、即四成三教師認為聲線問題屬中度;其餘一百五十五名、即四成半稱聲線問題較為輕微。
私人執業的耳鼻喉專科醫生黃漢威指出,教師是聲線出問題的最高危行業,約佔聲沙求診者的兩成,其次為售貨員、地產經紀及家庭主婦。
由於很多教師無接受過言語訓練,如腹式呼吸法(即用丹田),加上教幼稚園或小學生時容易勞氣,要大聲嗌來控制秩序,轉堂時飲水少亦會令聲帶欠缺滋潤,容易聲沙。黃漢威指,若聲帶經常摩擦受損,初期會聲帶水腫,只要休息便可復原;後期會演變成聲帶結繭,徵狀包括聲沙、聲線愈來愈沉、變鵝公喉、唱歌無法唱高音等,嚴重可致聲帶出血,即摩擦導致「谷爆」了聲帶上的微絲血管,患者會即時失聲。
黃醫生說,聲帶結繭一般都要做手術切除,之後再接受一至兩個月的言語治療,若單做手術而不做言語治療,復發率高達五成。
他建議教師上課時使用咪高峰,避免進食煎炸和辛辣食物,減少飲咖啡、奶茶和酒精類飲品,多飲暖水。蜜糖水只宜淺嘗,因糖分會吸乾喉嚨的水分,更易喉嚨痛。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說,校方數年前開始為每名教師提供無線咪高峰,令教師授課時不用嗌破喉嚨,加上近年推動小組教學法,課堂上一半時間為學生討論及簡布,老師只需講半堂書,因此未曾有老師因聲線問題而要做手術或失聲。
記者于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