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兩個方向不要吹水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過去九年間,本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今年中月入低於六千元的就業人士多達近六十萬人,較○一年上升百分之七,月入三千元超低薪人士更上升兩成一,相反的是月入逾四萬元高薪人士則上升兩成三。貧富懸殊如此嚴峻,特區政府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既然要聚焦民生課題,對此焦點問題無法迴避矣。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承認,貧窮問題是不少先進經濟體系共同面對的難題,但他強調特區政府從來沒有迴避,一直致力在可能範圍內尋求最有效的方法協助貧困人士。

真的沒有迴避和尋求最有效的方法協助嗎?即以低收入人士為例,特區政府的主要措施,乃是擴大交通津貼。勞工處三年前推行一年期的交通費支援計劃,為元朗、屯門、北區及離島四個偏遠地區居民提供每月六百元交通津貼,○八年七月起放寬計劃,讓失業、轉工者及綜援人士同樣申領可在區內及跨區工作,每人只可領取一年共七千八百元交通津貼連求職津貼。但正如在天水圍區服務的社區發展陣線計劃幹事陳宇翔所指,有大批居民已領完一年津貼,無法再獲得資助,他認為政府應盡快將這計劃常規化,才能真正協助居民。

然而「常規化」正是特區政府的死穴所在,因為最高層強調「長期派糖在財政上不可行」,於是幾乎次次紓困措施都是一次過,草草應付了事,因此貧富懸殊和在職貧窮問題不但沒有紓緩,反而愈趨惡化也。

但如果扶貧紓困措施不能「常規化」,特區政府還可以怎麼辦呢?特別是在職貧窮問題無法迴避,必須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作出交代,難道強調最低工資立法就是最大突破乎?

看來有此傾向,現屆特區政府大概認為最低工資立法乃是其任內最大的成就,當然,能「說服」阿爺接受政改方案也是一大成就,但新一份施政報告能夠以此兩大成就作為施政主調嗎?民生問題再無創見了?

或者可以有兩個方向。第一,重設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高層跨部門扶貧委員會,繼續從更高層次為政府出謀獻策。第二,提出官商民合作共建關愛社會施政理念,探討全社會參與扶貧。

如此這般兩個方向,但要避免吹水,切記切記。

史進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