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乳癌基金會發表香港乳癌實況第二號報告,分析二千三百多名乳癌患者資料,發現女性定期檢查乳房的意識偏低,近八成患者是自己意外地發現乳癌徵狀,其中九成是觸摸乳房發現無痛硬塊,腫瘤體積均較定期接受檢查者大,該會建議女性定期接受檢查,減低切除乳房機會及增加治療效果。
報告分析發現,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肥胖和壓力是乳癌四大高危因素,而且患者定期接受乳房檢查比率偏低,僅一成六有定期自我檢查,兩成六定期由醫生臨床檢查,但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或乳房超聲波檢查比率,分別佔一成一及不足一成,其中四十歲或以上的年長患者接受定期檢查比率偏低。
該會創會人張淑儀指出,近八成患者是無意中發現乳房有腫塊,直徑平均達兩厘米,即屬乳癌第二期,除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外,術後化療比率高達八成以上;但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乳房超聲波或定期自我檢查的患者,腫瘤直徑只有一點四厘米,屬乳癌第一期,術後化療比率只有四成二。
從事教育工作的何女士○七年確診患上第二期乳癌,當時四十七歲。她昨坦言,不煙不酒,飲食清淡,常做瑜伽,但檢查乳房意識薄弱,每三至四年才接受一次檢查,沒想到一次瑜伽時摸到乳房有腫塊,立即求診。她說,確診一周便接受切除腫瘤手術,要經過半年多才完成八次化療和廿五次電療,化療時因焦慮而不開心,故康復後除定期檢查外,也鼓勵女同事注意乳房健康。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邱振中建議,女士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四十歲以下女士每三年接受醫生檢查;四十歲或以上則每兩年接受醫生檢查和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此外,勤運動和飲食健康,也可減低患乳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