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政治人選政治裏尋

長期活在學術象牙塔的人,業餘寫寫專欄,就能勝任副局長?答案如今已寫在牆上──一敗塗地。學術圈子中,不學無術靠「吹牛」作大過關者眾,可能比一般人的圈子還多。無他,扮高深嚇唬他人,沒甚難度;紙上談兵,亦毋須在真實世界驗證,往往可以魚目混珠。況且,愈是吹得出位的學術騙子,便愈有機會吸引注意,被羅致出任政治職位。

傳媒人又如何?認為可利用前傳媒人認識媒介運作,大搞「政治化妝」,直是本末倒置。不用心制訂政策,無論怎樣「化妝」,亦掩飾不了政府不濟,到頭來,只會令市民感覺巧言令色,企圖瞞騙公眾。況且,傳媒人與前傳媒人已是各為其主,利益不一樣,前傳媒人又憑甚麼要傳媒賞面?再說,傳媒高層與高官拉關係,謀取官職,根本就是公器私用。

專業人士如律師、醫生當副局長,表現亦未見突出。原因很簡單,當政治人所需的是「博」,但專業人士向來只重「專」。當律師者每按法律條文行事,反而缺乏人文視野,更差劣是施政當打官司,把政府放在市民大眾對立面。若以走法律罅手法擔當要職,更有存心愚弄市民之嫌。

至於醫生可能屬「專」中較「博」者,蓋因雞鴨禽畜、空氣污染、住屋、貧窮,全與健康有關。但醫生弱點可能是以醫生權威施政,過分自信,自招反彈。

十八名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表現,全部十分差劣,有目共睹,最大原因是人選錯誤。說到底,政治人選必須在政治裏尋。未曾受過直選洗禮,從未直接聆聽市民投訴者,卻擔當前線政治要職,若說他們能勝任,乃屬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