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原始資本積累

中國二、三十年的經濟奇迹,部分是靠成本外部化來達成的。經濟的增速、資金的積累,不少是靠對土地、自然生態資源的掠奪,靠農民工人和他們的家庭犧牲,也包括用中國內部的稅收、投資來支付給外資和補貼出口。這個過程充滿了血和淚,而成本外部化對自然生態和社會的打擊,甚至禍延後代,影響及於國外,例如大者像污染和過度能源資源消耗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小者像西南地區的廣建水電站,對下游的印支半島國家的水利等帶來衝擊。

不過,中國並不例外,這個過程是資本的原始積累,在英美、歐洲,乃至日本等發達國家,它們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也充滿了對生態社會的破壞。

中國現時的發展水平已超越原始積累的階段,如中央政府所說,已進入中等收入水平,溫飽已經解決,生活且進入小康,國力強盛,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的種種成本外部化的措施便不能繼續,更應該要把以前的破壞修補。

從歐洲和日本,我們能看到這些國家經濟發達後怎樣把過去的破壞修復。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破壞仍然持續,對國內、對全球的傷害,並沒有因其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有所收斂。

中國是走歐洲、日本之路,抑或是跟隨美國,繼續破壞國內和全球的自然生態和社會文化歷史呢?

中國頻繁的天災,離不開人禍。最近的甘肅舟曲災難,更凸顯掠奪式發展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