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經過泥濘才有腳印

報載:一名三十四歲港大舊生離奇返母校自殺。報道只透露她仰藥後致電家人表示不開心,會在母校文學院服藥自殺。照說,她應已畢業一段日子,也許十年八年,在社會上也許做過事。唸文學,難道特多愁善感?是工作不如意?感情受挫?回港大自殺有何玄機……

不過,老朽揣測一個人赴死前還致電家人,那證明生仍有可戀,死不去就應積極做人;如果因失戀尋短見,那更愚不可及。一則網絡熱帖說得好——再醜也要談戀愛,談到世界充滿愛。

內地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在今年畢業禮上的演講,贏得無數次熱烈掌聲,其中一段是:面對歲月的侵蝕,你們的煩惱可能會愈來愈多,考慮的問題也可能會愈來愈現實,角色的轉換可能會讓你們感覺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許你會選擇「膠囊公寓」(面積不到兩平方米,僅容一張床),或者不得不蝸居,成為蟻族之一員。沒關係,成功更容易光顧磨難和艱辛,正如只有經過泥濘的道路才會留下腳印。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獅子山下精神」,大多數市民多「經過泥濘的道路而留下腳印」,努力艱辛卻沒有人呻日子難過,皆因社會和諧,他們深知愛拚才會贏,他們的人生,始終有一盞燈燃點着希望!年紀愈大,愈明白「花開花謝」的道理,自然就好。

《生活》雜誌的辦刊核心,其主要精神無非叫人「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見證偉大的事件;去端詳窮人的面孔和偉人的手勢」等,要是輕生,豈不無緣被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