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通過後,市民的耳根難得清淨下來,但特區政府的民望並沒有止跌回升,眾多高官的評分連續多次調查不合格,表明港府管治仍未走出「廢廢地」的陰影。
這個緣故誰都知道,一是政改方案通過,政府沒起甚麼大作用,想藉此「抽水」缺少資本;二是對絕大多數市民來說,「政改起錨」實在算不上是件多麼了不起的好事,不能成為當局炫耀的「政績」。香港各界始終最關心的是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是良好的個人發展社會環境,而「政改起錨」對經濟、民生不一定有促進作用,搞不好香港今後會更亂還說不定。對此,已有回歸十三年的亂象為證,也有台灣為證。
明乎上述兩點,也就不難明白為甚麼「政改起錨」後,特區政府的民望和執政處境依然惡劣。老百姓一點也不領政府的情,民意調查哪怕有一點小小的「反彈」也好呀,然而就是沒有。民意就是這麼無情,就是這麼「睇死」官府。據稱,三個月後的施政報告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自然也是全城訕笑。這些年來,政府漠視民生疾苦,改善民生碌碌無為,甚至拒絕承認本港存在貧富懸殊問題,如今忽然民生起來,香港百姓誰會相信?這實在是政府把自己做「衰」了,老百姓看在眼裏,與人無尤。
古人感嘆那些為百姓謀幸福,為社稷建功業的人說,神農面容憔悴,唐堯疲弱不堪,虞舜皮膚黝黑,大禹手足磨出老繭;背鼎的伊尹輔佐成湯得了天下,屠牛的呂望幫助武王打下了江山,墨翟四處奔走,家裏的煙囱都不冒煙,而孔子連席子都坐不暖。這些人如此辛苦,一片赤誠為百姓、為社稷,大家都看在眼裏,怎麼能不信服他們、擁戴他們?
比起古之賢者,特區政府的高官們是個甚麼樣子?養尊處優,家肥屋潤,日日想退休,處處歎紅酒,而且隔三差五遊埠放假,哪裏有「一簑煙雨任平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