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政改方案通過後,中大民調顯示,曾蔭權、唐英年的民望評分不升反跌,雙雙創下歷史新低,其中曾蔭權評分已是連續第二次不合格,僅得四十九點六分;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評分更首次跌到低過曾蔭權,只得四十九點四分。看來,政改通過,並沒有給曾蔭權帶來甚麼正面影響,儘管在整個戰役中,他大賣其力,無論是被疑當了「無間道」,還是拋出個身四周圍「落區起錨」,抑或在中央和「溫和反對派」之間「跑媒拉線」,費盡口舌,這些「艱苦卓絕」的努力,都未令民眾對他增加好感,也沒把政改通過視為他的政績,大家只是藉機欣賞了一下這位早就宣稱日日想退休的跛腳特首的拙劣表演。
由於民望繼續下滑及在政改中的種種「無間道」所為,令中央在處理政改事務中尷尬、被動,「被」添煩添亂,因此,可以肯定,中央對他的評分必和香港民眾一樣,也是不升反跌。執政五年來,曾蔭權面對香江出現的種種情況和困局,面對中央對一些問題的意見,他總是嘀嘀咕咕,到處「打聽」和捉摸中央對他的評價和看法,他的心戰室的蛋頭們還會用一些人和事「試探」中央對曾蔭權的態度。這說明曾蔭權一直很心虛,知道自己幹了甚麼、幹得怎麼樣。其實,他用不着那麼迂迴兜圈子、那麼到處摸底,中央對他的評估一定和香港民意同步:民意對他評價不高,中央對他就好不到哪兒去。
正因如此,政改通過後,有關曾蔭權能不能做滿餘下兩年任期的各種猜疑還是不絕,甚至有某某「愛國大姐」「埋班」隨時接管的說法不脛而走;此種說法的另一個「根據」,是唐英年的民望也實在太低,很難成為曾蔭權的替代人,只好讓「愛國大姐」頂檔過渡,可見,民望、民意在中央下決心、做決策時所佔分量極重。然而,曾蔭權公然宣稱視民意如浮雲,他連做騷爭民意的本事也沒有,怎麼辦呢?這成了中央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