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香港斯人獨憔悴

兩岸簽署ECFA協議,香港有人自我安慰,聲稱不會影響香港的中介地位,這不知何所據而云然。正如去年兩岸實現大三通後,港府官員也堅持對香港沒有影響,甚至認為長遠有利香港,自欺欺人,莫此為甚。

香港有CEPA,台灣有ECFA,大家都是零關稅,平起平坐,香港還有甚麼中介地位可言?三通之下兩岸直來直往,不必再繞道香港,香港這座橋樑還有何用?是的,在過去一段頗長的歲月裏,香港曾是一塊寶地、福地,尤其是相對於兩岸,香港簡直就是世外桃源,可惜俱往矣,在歷史大潮的衝擊下,香港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從前的寶地、福地。正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香港被邊緣化只是遲早的事而已。

說起ECFA,兩岸今次選擇在重慶簽署這項協議,很容易令人聯想起當年毛澤東和蔣介石在此舉行國共會談那段歷史,這顯然是大陸方面的刻意安排,有經濟搭台、政治唱戲的味道。不過,這種安排是否恰當卻是見仁見智,須知當年國共在此簽署「雙十協議」後,墨迹未乾便爆發全面內戰,可見重慶顯然不是國共簽署協議的好地方。

既然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兩岸何不在金門簽署這份歷史性的協議?金門也許不如重慶那麼「好山好水」,但在金門簽署ECFA,一來可以顯示大陸的誠意,二來可以堵住獨派的嘴巴,三來可以彰顯一個中國,其政治意義豈不是遠遠大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