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示曾蔭權民望評分再次跌破歷史新低,連續第四次不合格,五個政策範疇中,有四項的不滿比率都升至近六、七年來新高,當中以不滿曾蔭權維護人權自由的表現升幅最高,估計是與曾蔭權處理政改的手法及沒收「新民主女神像」事件有關。學者指政改方案通過對曾蔭權民望僅有短期紓緩作用,如他未能在十月施政報告就其他經濟及民生議題交到功課,其民望可能會再次尋底。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本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即曾蔭權與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電視辯論後至立法會辯論政改前,用電話抽樣訪問逾一千名市民,結果曾蔭權的表現評分平均只有四十八點五分,較月初再跌零點七分,是自今年四月底以來連續第四次低於五十分。僅三成三受訪者支持曾蔭權做特首,較月初減少兩個百分點,反對的則有五成一,是連續第三次有過半數市民反對他出任特首。
四成四受訪者不滿港府的整體表現,滿意的僅得三成一。五個政策範疇中,最多人不滿的是改善民生表現,不滿率高達五成三,較月初上升四個百分點;其次為推動民主步伐,有四成五人不滿;四成一不滿港府在維護人權自由的表現,急升七個百分點,表示滿意的亦下跌四個百分點;兩成八不滿港府處理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上升六個百分點。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出,雖然大多數市民都支持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但是,曾蔭權在「起錨騷」及電視辯論表現差勁,其後接納民主黨方案又轉變過急,缺乏透明度,因而產生市民支持政改、但反對曾蔭權的現象,至於不滿港府維護人權自由的比率急升,則估計是與女神像事件有關。
宋立功相信方案正式通過,對曾蔭權及港府民望有止瀉作用,加上泛民內訌甚至可能出現暴力衝突,都會減少七一上街人數,紓緩港府的壓力,但如果曾蔭權在十月施政報告未能就樓市、通脹、最低工資及政改本地立法等問題交功課,其民望可能會再次尋底。
此外,曾蔭權昨正式簽署同意書,同意《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有關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正案草案。根據《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訂下的政改「五部曲」,兩項修正案仍有待人大常委會的批准及備案,才算正式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