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本港經濟錄得百分之八點二的強勁增長,連同去年下半年累積的增長,港府宣稱已完全收復金融海嘯的失地。諷刺的是,與此同時,全港月入四千元以下的貧窮家庭卻有增無減,由去年首季的逾十七萬戶,急升至今年首季的逾十九萬戶,一年間增加兩萬戶,若與一九九七年相比,貧窮家庭更大幅飆升逾一倍。經濟增長,窮人增加,這為「香港貧富懸殊冠絕發達經濟體」提供了最好的註腳。
面對愈來愈多家庭跌入貧困網,立法會議員紛紛驚呼「非常之驚人且令人難以接受」、「令人心痛」。然而,更令人震驚且不能接受的是,港府非但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良方妙計,反而視若無睹,甚至大講風涼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將貧窮家庭增加歸咎於「純統計問題」,辯稱是因為本港家庭小型化及人口老化所致。言為心聲,有關言論反映政府漠視弱勢社群的痛苦,根本就沒有處理貧富懸殊問題的誠意。
巧言令色鮮矣仁。曾俊華的涼薄言論猶如火上加油,激起市民強烈憤慨,連日來口誅筆伐之聲不絕於耳。「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五受訪市民直斥曾俊華找藉口迴避問題;三成一指摘他無視本港貧富懸殊惡化;兩成批評他涼薄,不知民間疾苦。調查還顯示,四成四受訪者認為本港貧窮戶上升的原因是就業市場失衡;三成一認為政府扶貧政策失當;還有一成五不滿政府孤寒,懶理貧窮問題。
事實勝於雄辯,無論高官如何巧舌如簧,都無法掩蓋其涼薄孤寒的本質。譬如,當局每每拿人口老化說事,但遲遲不願投放資源用於安老服務,目前,全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多達九十萬人,而政府資助的安老宿位僅有二萬六千個,僧多粥少之下,長者輪候宿位平均須三至四年,僅去年就有四千五百多長者在輪候期間死亡,令人唏噓不已。雖然當局聲稱未來三年將總共增加一千五百個安老宿位,但仍然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港府將長者視為財政負擔、社會累贅,急於拋包袱,這是本港「老無所養、老無所依、老無所用」的根源。
被拋棄的何止是長者!本港唯一一間視障學校,早前慘被教育局減班及削資,而收錄新移民及特殊學童、被譽為「愛心學校」的新會商會學校,更是一再接獲當局的殺校令。當局殺校削資的理由是「節省資源」,聽似冠冕堂皇,實際上是恃強凌弱。怎麼說都好,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並不缺少照顧弱者的資源,事實上,每年被當局浪費的金錢不知凡幾,僅水務署每年浪費的食水就高達二億多元,而港府為自己人加薪加福利時更是出手闊綽,一擲千金。該花的錢不花,該節省的卻鋪張浪費,港府倒行逆施,難怪激起民怨沸騰。
更不堪的是,跨國機構最新報告顯示,外商普遍感到港府的行政效率較新加坡落後。而在競爭力及營商環境等國際評比中,香港同樣輸給新加坡。須知香港在人口數量、土地面積方面均較新加坡優勝,港人的聰明勤勞亦不比對手差,香港更擁有依靠中國大陸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無奈港府過於無能,以致香港浪費許多先天優勢,處於四面楚歌、被動捱打的境地。對於港府行政效率遜新加坡,四成受訪者直指港府不思進取,原地踏步;三成四批評港府目光短淺,治港無方;一成六擔心香港的地位會被鄰近地區替代。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港府無能,市民遭殃,這就是香港的客觀現實。正如有社區人士慨嘆:港人最慘是沒有希望,感覺好像永不翻身,永遠生活在黑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