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產能過剩的危機

近年來,內地響起一片「產能過剩」的警號。二○○八年底,為了應付國際金融海嘯,國務院推出四萬億元救市方案,有人批評方案側重於基建投資,令資源過分集中於若干行業,導致產能過剩問題逐漸浮現。雖然國家領導人已經開腔回應產能過剩與四萬億元救市方案沒有關係,但仍然未能夠遏止有關憂慮的廣泛流傳。

「產能過剩」泛指供大於求,但並不一定是負面意思。如果供應略大於需求,過剩的產能就可以當作儲備以防不時之需,這本身不是甚麼禍害,而是利益。不過,如果供應遠遠大於需求,這不僅造成浪費,更會對企業利潤、實體經濟等都帶來嚴重的打擊。

據官方統計,內地產能過剩的行業已從二○○五年的十一個增加到十七個,當中包括鋼鐵、汽車、水泥、煤電等支撐內地經濟發展的行業,更有研究說還會有更多的過剩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導致供過於求,產品價格固然會急瀉,影響企業的利潤;而更大的麻煩是,產能過剩行業的資金,有相當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如果這些行業未有及時調整,造成資源浪費,行業又未能及時償還貸款,就會增加銀行的呆壞帳比率,直接促成金融危機。

在西方經濟史上,金融危機多發生在產能過剩的時候,而此時銀行的信貸緊縮又成為一個放大器,使產能過剩造成的不良影響蔓延到整個社會。內地學者擔心中國將步西方後塵,與此同時,學者亦擔心產能過剩將促成新一輪的金融危機,西方資本家會覬覦這時機,以貿易壁壘和金融財技來狙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