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唱這首歌,但東涌一名才四歲的女孩肯定不理解,為甚麼媽媽狠心攬住自己一起墮樓,企圖帶走她幼嫩的生命。逸東邨昨日發生倫常慘劇,一對母女同時墮樓,母親死亡,女兒重傷危殆。這是一周內逸東邨發生的第二宗同類事件,該邨一名中四學生日前在校園墮樓身亡。
警方正在調查這對母女墮樓的原因,暫時未發現遺書。目前所知的是,死者的丈夫兩個月前失業,家庭有債務及官司困擾,已經申領綜援,夫妻現時分房而居。死者墮樓前在房內留有傷心公仔圖案及寫上死亡預告,似乎早萌死志。將這幾個因素拼湊起來,其實已不難猜測其自尋短見的背景。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死者顯然是迫於生活壓力,苦無出路才出此下策,又因為太疼愛女兒,擔心自己死後女兒得不到照顧,所以即使要死,也要「攬住一起死」。稚子何辜!小小年紀就遭此大劫,但願吉人天相,能脫此大難。
一如既往,當局不是認真分析慘案發生的原因,而是急於撇清責任,聲稱涉事家庭不屬求助個案,死者亦沒有精神病求診的紀錄。其實,沒有精神病紀錄,並不代表當事人沒有情緒問題,有街坊表示,死者平時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惟最近一段時間性情大變,家中經常傳出爭吵聲,而年輕夫妻分房而居,亦顯示一度恩愛的家庭或出現裂縫。只不過中國人向來愛面子,家醜不外揚,即使有精神困擾或財政困難,也羞於向外求助。顯而易見,這戶家庭早就出現了問題,只是因為當局守株待兔,被動等待求助,坐失及時介入的時機。
退一步說,即使事主求助,也往往吃閉門羹,或者被敷衍了事。東涌地處偏遠,求職不易,逸東邨則是本港十大綜援戶屋邨之一,更是最多低收入綜援戶的集中地,單親家庭也多,然而偌大屋邨僅有個別支援團體,支援嚴重不足。事實上,死者丈夫曾尋求社區團體協助搵工,從其仍然失業來看,顯然未得到有效的幫助。可以說,這宗跳樓個案不僅是家庭悲劇,亦是社會悲劇,再一次暴露港府漠視基層家庭的困境。
見微知著,本港有問題卻未公開求助的隱蔽家庭不知有多少,當局平時不聞不問,總是在悲劇釀成後才後知後覺,「忽然關心」,事過境遷又拋諸腦後。前幾年天水圍接連發生倫常悲劇,高官紛紛前往視察,許諾要加強地區支援工作,發展社企及增加招聘機會,更有官員將天水圍標籤為「悲情城市」。然而,悲情城市何止天水圍,本港窮人數量急劇增加,由回歸前的不足一百萬人增至現在的一百二十多萬人,在職貧窮人數亦達到八十多萬人。聯合國數據顯示,香港貧富懸殊冠絕發達經濟體,堪稱富人的樂園,窮人的地獄。
香港是富裕社會,港府坐擁金山銀山,並不缺乏扶貧手段,缺少的是責任感及愛心。我們可以看到,當局先天下之樂而樂,為自己人加薪增福利不惜一擲千金,但對基層市民卻十分孤寒,面對扶貧紓困的訴求要麼充耳不聞,要麼象徵式打發了事。基層市民有煩惱不知向誰傾訴,有問題不知向誰求助,都像是沒有媽媽的孤兒,基本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始終是香港的第一要務,逸東邨悲劇再次敲響警鐘。無奈的是,香港正因為政改問題而陷入分裂,當政客打着民主的旗號為一己私利吵吵鬧鬧之際,當問責官員頻頻做騷高呼「起錨」之際,他們怎能理解基層市民的痛苦,何曾聽見主流民意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