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兩種選擇解決人才荒

對北京而言,經過十三年的反覆觀察,要想治理好香港,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最大的難點,不是甚麼「最終實現雙普選」的政改方案能不能通過,而是今後行政長官由甚麼人擔任,而是在現有體制和環境下,香港到底能不能找到像樣一點的行政長官。董建華不行,半途換掉了;曾蔭權不行,半途能不能也換掉呢?那就困難得多。一是香港「現存」的幾件「備胎」,沒有一個令中央滿意、讓港人看好的,換了他們可能更糟;二是曾蔭權不像董建華有自知之明,有一份為香港好的公心,一旦覺得自己不行,覺得中央和港人對自己不滿意,會主動提出讓賢倦勤。

曾蔭權私心很重、貪權戀棧,而且身負照顧「小圈子」既得利益、代代相傳的「使命」,他知道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設計下,只要沒有「硬傷」,中央是沒有辦法隨時「開人」的,他自己不提出辭職,就能做滿任期。

曾蔭權目前就是憑着上述兩條在死撐和周旋,「好官我自為之」。有這樣的「人辦」在,中央不能不看到回歸以來的「港人治港」,路子已愈走愈狹。曾蔭權之後,換上李蔭權、趙蔭權,也只能是愈來愈糟糕;中央很被動,「港人治港」在特首身上走進了死胡同。

必須看到,現在以至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香港根本沒有可以當合格行政長官的政治人才。這不是因香港人不行,而是歷史和時代環境所造成。然而,香港已經回歸,還要繼續管治、謀求發展,怎麼辦呢?未來的選擇和可能的發展只有兩條,一是「普選行政長官」,在選舉政治的打磨中產生、造就政治人才、管治人才;二是打破「港人治港」在行政長官方面的框框,由中央委派有能力的官員出任香港特首。這兩種選擇,牽扯到制度性的重大轉變,誰優誰劣,各有看法。但有一點是明白的,無論選何,都不能拖得太久,拖下去香港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