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空好音 優質生活何處尋

由國際顧問公司進行的全球生活質素調查顯示,歐洲城市依然維持其傳統強勢,維也納、蘇黎世及日內瓦囊括前三位。新加坡則以全球排名第二十八位蟬聯亞洲生活質素最高的城市,香港比去年再降一級,位列全球第七十一位,不僅跟新加坡及排名四十的東京沒法比,甚至還不如古巴首都哈瓦那。稍早前,新加坡取代美國奪得全球最具競爭力城市的桂冠,在亞洲「雙城記」的競爭中,香港接連敗北。

該項調查涵蓋全球二百二十一個城市,以十個範疇,包括政治穩定性、社會環境、空氣質素、醫療服務等評分,新加坡僅在個人自由及新聞審查方面落後於香港,在其他項目上全部優勝。參與評比的研究人員不諱言,香港在醫療服務項目上表現不佳,而且過去兩季的空氣污染均是史上最差,這是香港排名落後的重要原因。

是的,一向被港人引為自豪的公共醫療體系,近年來不斷變質惡化,打錯針、輸錯血、開錯刀、配錯藥等事故不絕於耳,藥物過期、發霉等醜聞層出不窮。更可悲的是,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亦每況愈下,明愛醫院見死不救、見錢才救令人嘩然,荃灣仁濟醫院又發生懷疑強迫病人「安樂死」事件,一名中風長者上月底被送往該院急救,主診醫生竟然在病人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單方面簽署放棄治療的文件,更聲稱已獲家屬同意,而值班醫生則拒絕安排病人進入深切治療部,理由是病床應「留給年輕人」。由此可見,拋棄老年病人已成為公立醫院的不成文政策。

明愛無愛,仁濟不仁!市民沒有體會到何謂「醫者父母心」,看到的是草菅人命、麻木不仁。也許醫護人員並非天生冷血,而是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事實上,本港每年撥給公共醫療的資源並不算少,可惜由於資源錯配,架構重疊,造成頭重腳輕的荒謬現象,醫管局管理層腦滿腸肥,而前線資源卻捉襟見肘,前線人員疲於奔命,士氣低落。有錢有得醫、無錢無得醫,這就是本港的客觀現實。

空氣污染嚴重更是本港的痼疾。維港上空常常灰蒙蒙一片,看得見對岸景象的日子愈來愈少,有統計顯示,撇除雨霧因素,能見度低於八公里的時數已由一九九○年的二百多小時,暴升至近年的一千二百多小時。另外,本港空氣中可吸入懸浮粒子幾乎全年都不合國際標準,嚴重時甚至超標三倍。吸一口新鮮空氣,看一眼藍天白雲,本來是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如今在香港卻變成奢侈的享受。近年來,本港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幅增加,更有外國政府針對香港發出旅遊忠告,而且,愈來愈多高端商務旅客將香港視為畏途。

香港烏煙瘴氣,臭名遠揚,孰令致之?這都是港府管治無能、對環境污染掉以輕心之過。事實上,有識之士曾提出不少改善環境的建議,如資助盡快更換排放量大的歐盟舊款車、規定船隻採用較環保的低硫柴油、停止以煤發電以及限制珠三角港資工廠污染物排放等,無奈港府不是置若罔聞,就是虛應故事。港府不敢對污染大戶下手,卻推出所謂「停車熄匙」的擾民措施,根本是敷衍塞責。

香港不再是香港,而逐漸變成臭港,今次在全球生活質素調查中再度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對於沉湎在「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美夢之中的港府而言,不啻一記響亮的耳光。國際環保組織將曾蔭權列為「氣候逃犯」,剝開了港府治污無能、口號環保的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