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望江河日下 管治風雨飄搖

港大最新民調顯示,曾蔭權民望評分跌至四十九分,這是連續兩次低於五十分。與此同時,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飆升至五成一,這是反對率首次超過一半,而支持其出任特首的比率跌至三成三的新低,其民望淨值為負十八個百分點。不難發現,曾蔭權現時的民望僅比下台前的董建華高出一點一個百分點,半步之遙,足證其管治已陷入風雨飄搖的深淵。

根據民調分析,民望低於百分之五十的政治人物,可視為「不受歡迎」;反對率超過一半,堪稱「表現失敗」。曾蔭權兼而有之,既不受市民歡迎,又表現失敗,已提前淪為跛腳鴨。不僅如此,他還拖累整個特區政府的民望亦急跌「破底」,有四成三受訪市民對港府表現表示不滿或強烈不滿,較上次調查急升五個百分點,為曾蔭權上台後新高,表示滿意的僅有兩成五,滿意淨值亦為負十八個百分點。

有關民調機構的負責人指出,影響曾蔭權民望的因素可能包括他對「五一六」補選的態度、補選本身的效應、有關政府宣傳政改策略的討論,以及曾蔭權單挑公民黨黨魁余若薇進行辯論等。事實上,儘管中央政府一早認定所謂「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違憲違法,受中央政府任命的曾蔭權及一眾問責高官卻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公投」,反而迫不急待地安排補選,公然與中央政府打對台。在是否投票的問題上,曾蔭權亦首鼠兩端,既聲稱補選浪費公帑、不必要,又遲遲不敢表明立場,直至選舉前夕才鬼鬼祟祟地宣布不投票。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所謂「變相公投」遭到慘敗之後,曾蔭權無視主流民意,單挑「五區公投」總發言人余若薇就政改方案進行電視辯論,這等於變相承認「公投」,並為激進政客提供另一個做騷的平台。不僅建制派不滿有關安排「厚此薄彼」,泛民主派也怒斥製造分化,辯論騷未開場已經劣評如潮,曾蔭權更被奚落為「九流政治家」。

曾蔭權曾誇下海口,要在政改上「玩鋪勁」,玩到現在,香港民主政制仍無寸進,通過二○一二年政改方案的希望亦相當渺茫。迫不得已之下,中央政府只好走上前台與泛民主派直接對話,這既反映港府的無能,也彰顯中央政府的無奈。本來,推銷政改方案是港府的分內職責,曾蔭權更將此視為任內最主要的工作,但由於曾蔭權沒有做好呢份工,終於造成中央政府主導政改、港府淪為配角的尷尬局面。

羅馬不是一天堆成的,曾蔭權的民望如江河日下,決不僅僅因為推動政改不力,亦因為他發展經濟無方,改善民生束手無策。本港的貧富懸殊程度冠絕發達經濟體,窮人愈來愈多,而本港房價創下全世界之最,連中產階級也望樓興嘆,造成民怨沸騰。早前中大的民意調查首次確認香港已不再是和諧社會,有一百多萬市民認同以激進方式抗爭,可見社會矛盾已瀕臨爆煲的邊緣。

曾蔭權的民望跌跌不休,低處未算低,正如有學者指出,一旦在電視辯論中落敗,或政改方案最終遭否決,其民望必然下跌更深。但曾蔭權不是董建華,董建華起碼有自知之明,在認清大勢後主動辭職,而曾蔭權視民望如浮雲,不僅不自我反省,反而經常倒打一耙,將民望低落歸咎於傳媒,歸咎於市民。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可以斷言,縱然曾蔭權的民望繼續跌下去,他都會濫竽充數,繼續好官我自為之。

毫無疑問,要解決港府的管治問題,最終仍然要中央政府出面收拾殘局。否則,當斷不斷,必受其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