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為了香港政制改革約見白鴿黨三名立法會議員,相信是盤算若獲白鴿黨九票支持,二○一二政改方案必獲通過,毋須再四出游說另三名「民主」派議員「變節」,更加毋須曾鈺成辭任立法會主席參加投票。可惜,這個如意算盤幾可肯定打不響。
事實上,若白鴿黨投票支持方案,不論爭取到中央政府甚麼象徵式妥協、甚麼口頭承諾,下次立法會以至區議會選舉,一眾白鴿甚有可能全變成「燒乳鴿」,全軍盡墨。至於點火殺鴿者,並非「保皇」黨,而是白鴿黨的「民主」同道。
立法會選舉,表面上是「民主」派與「建制」派對壘,實際上是兩派票源互不相干。真正比併者,乃派內中人「有你無我」的競逐。最明顯的兩個例子是,丐幫在二○○八年立法會選舉中,於九龍西重手擊倒大狀黨,以及在九龍東幾乎超越袋巾梁。一旦白鴿黨有任何搞作,即可被描繪為妥協投共,就等同把流着血的肢體放在到處都是大白鯊的海中,定必死無全屍;而「民主」派中人願意高舉道德旗幟、充任鯊魚者,比比皆是。
是故,爭取白鴿黨支持,只會徒勞無功。但要爭取「民主」派二十三票全數支持可能嗎?可說比摘星更難!「民主」派若投票支持政改方案,那他們跟「保皇」黨還有甚麼分別?下次立法會選舉還有甚麼所謂「黑白分明」的區隔供市民選擇呢?說穿了,一旦香港有了「真」民主,「民主」派還有賣點和生存空間嗎?議員還能單靠「民主」標籤,便穩佔議席十多年嗎?這是否香港政制改革總是談不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