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衞生及福利局局長楊永強曾經在立法會面對質詢時大發脾氣,不斷反問:「啲錢邊度嚟,天跌落嚟?」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提高醫療福利,一定要財來有方。現時討論的最低工資也是一樣,因為這只是財富再分配,獲益的是原本時薪在最低工資以下的員工,付出的究竟是哪一方?
因為有了最低工資而要作出調整的公司眾多,也涉及不同行業,所以反應不一樣。數來數去,可以有下列幾種:一是提高低層工資,由中高層員工負擔,減去部分薪金,拉近上下層員工的薪酬差距;二是再節省一下其他成本;三是把升幅完全轉嫁予消費者,加價了事;四是依照一些經濟教科書所云,由機器代替人手;五是老闆在盈利方面吸納新增的成本,賺少一點;六是減省人手,六個變五個;七就是張宇人文中的最嚴重警告,公司因此而倒閉,導致大量裁員,提倡最低工資的人,愛你變成害你。
以上七個情況,第四個教科書理論最不可能發生,因為現時涉及受最低工資影響的行業工種,例如看更、護衞、清潔工,根本無法隨便用機器代替,那些低增值、低利潤的行業,也無法隨便增加大額固定投資去取代人手。
相對而言,由其他人士承擔比較有可能,這包括中高層員工、消費者以及公司老闆。這其實就是再分配的手段,當中不涉及對與錯的問題,而是道德,或起碼是道義的問題,高層減一、二千元,消費者多花三幾十元,老闆賺少三兩萬元,去給予低層員工每月多幾百至一、二千元的收入,是否值得,大家就交由良心判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