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引管束受資助機構

【本報訊】審計報告多次揭發受政府資助機構「大花筒」及「無王管」,令公眾擔心公帑被濫用,政府即將出版《受資助機構企業管治指引》,要求機構自行「驗身」,加強透明度及向公眾問責,但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有關指引無提及懲處及政府跟進措施,效用成疑。

《受資助機構企業管治指引》透過訂出有關企業管治的原則及最佳常規,旨在提升有關機構對企業管治的理解和認知,內容包括管治組織架構及組成、管治組織運作及成效、企業公民意識等,重申受資助機構必須能達到高水平的企業管治,如機構內部需妥善處理利益衝突問題、必須為機構主席、高級管理層訂立清晰的工作關係。

政府強調,很多受資助機構從公帑獲得大額的經常撥款,因此必須對政府及公眾負責,每個機構亦須為其進行的工作及表現負責,指引可協助機構評估其表現,決定是否需作出改善,有關機構應致力採納指引,如不適用,機構應準備對此作出解釋。為加深有關機構對指引的了解,效率促進組將於五月廿四及五月三十一日舉行四場各為期半日的研討會。

並無阻嚇效用成疑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副主席陳茂波指出,「指引如果無人跟咁點?」質疑指引成效,他建議各機構需評估現時的管治情況,並向相關政策部門提交報告,並由有關部門跟進,方可提升管治質素;工聯會議員王國興亦批評有關指引無阻嚇作用,要求政府若發現機構出現嚴重管治問題,每年的撥款應作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