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重新出發

以前向一些被視為「左派」的人士建議,盡量不要自稱「左派」,要叫,就叫「愛國愛港」。

原因可以是多方面,在外國,左和右的定義比較清楚,左是偏向社會主義的均富思想,右則是偏重自由市場、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但放在香港,因為許多歷史因由,左右都跟中國政權拉上關係,親台灣蔣介石政權的叫右派,親北京毛澤東政權的叫左派。

當北京還未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前,這個左右之分還不算有大問題,但放諸今日的中國,比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更擁抱自由市場,所以左和右的定義非常混亂。尤其是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基本法》規定實施資本主義,不但如此,連低稅率也列明,那如何界定左或右就更為複雜。

李卓人、梁耀忠致力爭取工人權益、建立比較好的勞工保障制度,理論上,他們應該列入左派,但商界出身的陳鑑林卻被視為左派,那左與右豈不是模糊不清,誤解重重,所以要自我標籤,不應找一個含義上有很大矛盾衝突的招牌。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和一九六七年的一段歷史有關。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在此不必細論,但結果是一清二楚,左派的勢力幾乎一鋪清袋,這是客觀的事實和結果。港英政府打壓固有以致之,但由一九四九年以後,港英政府又何曾對左派好過,最終還是取決於整個社會的客觀形勢。內地的文革,助長了本地左派的冒進主義,文革帶來的無政府狀態,也導致香港的局勢失控,結果令枱面枱底的左派勢力被邊緣化,這股社會力量有多大,是可以想見的。既然如此,還何必再用這個舊招牌,重新出發,當然叫愛國愛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