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立法會補選,近日驟眼所見,無論是傳媒還是街道標語橫額等,特區政府對「公投」的宣傳力度和頻率都小得難以達到過往補選的濃厚氣氛。有人說,政府這種行動模式叫作「被動攻擊行為」(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即是說政府表面上以一種彷彿順應民意的方式去杯葛「公投」,其實亦是以此去表現出其反對「反公投」的強烈意識。
政府立心何在,坊間人士猜透不來。但說到底,雖然「公投」在今日還是落實起來,政府亦因為未有對此諸多限制,而沒有受到反對派更激烈的抗議。不過,如果政府以為只要安然度過五月十六日晚上十時半,以後就可以安枕無憂,這恐怕是癡人說夢話。反對派既然有一次成功經驗,就必定會有下一次,往後的二○一一年區議會選舉、二○一二年立法會選舉,有人深信反對派必定食髓知味,再一次利用「公投議題」騎劫選舉。
政府以「補選」為藉口不打壓「公投」,此舉已經令中央政府及大部分香港市民不滿。有學者向政府建議日後修改《選舉法》,限制立法會議員在一屆立法會內辭職又再補選。不過,這做法只適用於針對堵塞「補選」的漏洞,並非用來處理「公投」的問題。日後如果有人再蓄意利用「公投」、「解放」等煽動字眼來騎劫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到時特區政府又可以如何處理?
於是,有人認為,如果真的要堵塞選舉漏洞,使選舉不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作為宣揚「港獨」的平台,最可能的一步,恐怕就只有立法取締這些分裂國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