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學生抗拒英語實驗

有沙田名校規定校內是「英語」環境,除中文課外,所有課內課外活動一律用英語對答,小休時段、午膳,以及放學後的校內課外活動亦包括在內。此安排增加學生累積英語經驗的機會,屬學習方面量的提升,但問題是這「英語」環境中的大部分學生、老師、職工,一踏出校門便恢復以廣東話為日常生活語言。是故,他們在校內累積的經驗,只不過是慣用廣東話的人,勉強用英語對話而已,以勉強模仿勉強,實難提升英語質的水平。

如何補救?學校可以多聘請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老師、多招收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學生,但不論怎樣增加,學校亦非自然說英語的環境,要彌補不足,惟有學生在中一入學時便立即替他們打好基礎,為他們提供密集英語訓練,天天在語言實驗室上課,校正發音、語調,使進入這「英語」環境的學生盡快說標準英語。這些安排涉及增加資源,若學校因此轉為接受直接資助,便可能由於高昂學費令家長卻步。

據聞學生對學校強制說英語十分抗拒,已成立社交組群與校方抗衡,短短數周已有數百人加入。學生對學校好意不領情,皆因他們對課程應着重甚麼,看法與校方有異。學校欲以加強英語培訓、搞好學術成為賣點,但這顯然跟學生選擇入讀該校的期望並不一致,因為他們是爭取在體育及藝術上有更佳的發展。

在香港的廣東話環境下如何教好英語,如何學好英語,乃多年未能解答的難題。這名校進行的「勇敢」實驗,學生的「強烈」反應,最終發展如何,全港關心教育者請拭目以待。